[发明专利]一种依据修正毛管数曲线的复合驱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9322.0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戚连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 锋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据修正毛管数曲线的复合驱油方法,通过驱油实验做出毛管数和残余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确定毛管数的优化范围,并以此为依据优化驱油要素。在优化驱油要素过程中,首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井距和注液速度以得到地下渗流速度,再根据现场施工状况,给出地下工作粘度的参考范围,利用安全系数和效果系数对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地下工作粘度进行优化。最后根据优化后的驱油要素,确定井距、注液速度、地下工作粘度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复合驱采油。这种复合驱油方法可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将毛管数限定在优化范围内,以保证复合驱油方法的稳定性和相对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依据 修正 毛管数 曲线 复合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依据修正毛管数曲线的复合驱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通过驱油实验做出毛管数和残余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确定毛管数的优化范围(1)根据采油现场的油层条件设计制作具有均质性的岩心进行驱油实验,所述岩心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毛管数有较宽的数值范围,岩心两端必须加设防止“端面效应”的装置;(2)设定驱油实验的参数,其中实验注液速度应以驱油现场油层的高渗透层位主流线上易发生驱动状况转化部位的渗流速度为基础数据,体系粘度以现场应用中地下最大工作粘度为基础数据,体系界面张力在1×100-1×10-4mN/m范围内变化;(3)采用如下算式计算驱油过程中驱替相渗流速度 其中V为驱替相渗流速度;Q为实验注液速度,A为岩心截面的孔隙面积,Sro为残余油饱和度;(4)采用如下算式计算驱油实验中的毛管数验选取的体系界面张力;(5)由驱油实验得到的毛管数和残余油饱和度关系曲线,确定极限毛管数Nct2和Nct1,毛管数曲线中对应于最小的毛管数,残余油饱和度取得相对较大值,随着毛管数值增大至极限毛管数Ncc,残余油饱和度呈基本不变趋势,毛管数由Ncc进一步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逐渐降低,在极限毛管数Nct2处残余油值达到一个相对较小数值Sro,之后残余油值不再随毛管数增大而减小,这种情况持续到毛管数Nct1,当毛管数由Nct1继续增大时,出现残余油饱和度突然增大变化,由此确定毛管数的优化范围为Nct2到Nct1;第二,以毛管数优化范围为依据,优化驱油要素:(1)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和油层分析的方法优化井距和注液速度,以确定易发生驱动状况转化部位的地下渗流速度,将此处的地下渗流速度确定为驱油要素优化时地下渗流速度的限定值;(2)根据现场施工状况,给出地下工作粘度的参考范围;(3)优化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地下工作粘度将地下渗流速度的限定值、从给出的参考范围内选出的地下工作粘度值和假设的体系界面张力值,代入下述“修正”后毛管数定义式计算毛管数Nc*值: 其中V为地下渗流速度,μ为地下工作粘度,σ为驱替相与被驱替相间的界面张力,Sro为残余油饱和度;将毛管数Nc*值代入计算安全系数β和效果系数γ,其中“安全系数”调整地下工作粘度和体系界面张力,计算对应的毛管数Nc*、安全系数β和效果系数γ,当β和γ的计算结果数值在2以上时,此时的地下工作粘度和体系界面张力为优化结果;第三,根据优化后的驱油要素,确定井距、注液速度、地下工作粘度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复合驱采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6932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