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自动聚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1685.5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2B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自动聚焦装置。现有自动聚焦装置结构复杂、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高。本发明中定子线圈固定嵌在外壳内侧壁的定子线圈安装槽内。套筒形的前、后端盖与外壳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前端盖与后端盖内的通孔为成像通道。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套筒部分伸入外壳内,套筒转子的一部分与前端盖的尾部螺纹连接、一部分与后端盖的尾部螺纹连接。套筒转子内固定设置有聚焦透镜,前端盖的尾部与后端盖的尾部之间分开设置,中间的空间为聚焦透镜的运动空间。通电后定子产生旋转磁场,套筒转子可以正反向转动,带动聚焦透镜左右移动,从而调整镜头焦距。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聚焦装置各环节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从而减少了装置的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自动 聚焦 装置 | ||
【主权项】:
1、图像自动聚焦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沿外壳内侧壁的圆周开有定子线圈安装槽,定子线圈固定嵌在定子线圈安装槽内,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与外壳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为套筒形,其纵截面为T字形;沿前端盖和后端盖的中心线分别开有通孔,前端盖的通孔与后端盖的通孔位置对应,形成成像通道,前端盖的尾部与后端盖的尾部之间分开设置,其中间的空间为聚焦透镜的运动空间;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套筒部分伸入外壳内,其外侧壁攻有螺纹;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套筒部分分别与套筒转子套接;所述的套筒转子为磁钢圆筒,内攻螺纹,套筒转子的一部分与前端盖的尾部螺纹连接、一部分与后端盖的尾部螺纹连接,套筒转子内固定设置有聚焦透镜;前端盖的头部固定设置有前透镜,后端盖的尾部固定设置有后透镜,后端盖的头部固定设置有平面光电传感器;前透镜、聚焦透镜、后透镜、平面光电传感器依次沿聚焦装置的轴向平行设置,且与聚焦装置的轴向垂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6168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