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离子交换的掺锂玻璃薄膜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8638.4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5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刚;何子安;李颖峰;刘丽英;徐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02 | 分类号: | C03C17/02;C03C17/25;C03C3/083;G02B1/10;G02B6/13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方法中的DC-RTA技术,制备适用于离子交换的掺锂玻璃薄膜的工艺。该工艺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配制好含有适当锂离子的溶胶,然后将该溶胶均匀涂覆在基片上后高温灼烧,使基片表面形成一层凝胶玻璃层。反复上述涂覆灼烧过程,直至凝胶玻璃层达到所需厚度。该薄膜具有理想的光学质量,并且可以使用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Ag+-Li+离子交换。该技术可以用来帮助生产、开发各类以硅酸盐材料为基质的无源或有源光波导器件。在集成光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工业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离子交换 玻璃 薄膜 制备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离子交换的掺锂玻璃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正硅酸乙酯和稀盐酸为反应物,以异丙醇为溶剂,以硝酸锂为目标掺杂物,以硝酸铝为辅助掺杂物;具体步骤为:A.配制溶胶:(1)首先将正硅酸乙酯、异丙醇和稀盐酸混合,异丙醇用量是正硅酸乙酯体积的一到两倍,盐酸中的水含量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1~4∶1,将上述溶液在40~70℃下油浴搅拌一至四小时,形成溶胶;(2)用异丙醇以1∶1~5∶1的体积比将该溶胶稀释,在室温下溶入硝酸锂和硝酸铝,锂离子与溶胶中硅原子的摩尔比为1%-15%,铝离子与溶胶中硅原子的摩尔比为1%~15%;(3)将溶胶用0.22~1.0μm孔径滤膜过滤,常温下静置12~36小时备用;B.成膜:通过拉膜法或者甩膜法将溶胶均匀涂覆在基片上,然后送至900~1100℃高温炉中在氧气气氛下烧结,致密化成凝胶玻璃薄膜;待第一层玻璃薄膜冷却后再涂覆第二层溶胶,如此往复循环直至凝胶玻璃薄膜达到需要厚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386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笼具诱鳖的方法及诱饵
- 下一篇:用于动态管理xDSL频谱的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