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荡反应腔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6412.0 | 申请日: | 200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9127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梅;刘伟;涂宗财;阮榕生;梁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330047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荡反应腔,本实用新型的振荡反应腔,包括管体和管体内的孔道;其中: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进料管、谐振管、缓冲管、分流管、撞击管、射流管、变流管和出料管组成;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与外界相通;谐振管直径大于进料管和缓冲管的直径;缓冲管与撞击管之间设置有堵块,堵块上下对称开有细小的槽管形成分流管;射流管的直径小于变流管和出料管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进料管、谐振管、缓冲管、分流管、撞击管、射流管、变流管和出料管的结构,让高速液流剧烈碰撞,工作过程中产生高速剪切作用、气穴作用、振动振荡作用、涡漩作用、膨化作用、瞬时温升和瞬时压降等一系列作用,从而破碎得到细小颗粒。 | ||
搜索关键词: | 振荡 反应 | ||
【主权项】:
1、振荡反应腔,包括管体和管体内的孔道;其特征在于: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进料管(1)、谐振管(2)、缓冲管(3)、分流管(4)、撞击管(5)、射流管(6)、变流管和出料管(9)组成;进料管(1)和出料管(9)分别与外界相通;谐振管(2)直径大于进料管(1)和缓冲管(3)的直径;缓冲管(3)与撞击管(5)之间设置有堵块,堵块上下对称开有细小的槽管形成分流管(4);射流管(6)的直径小于变流管和出料管(9)的直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09641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现场整体浇铸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