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9886.0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91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大兴 |
地址: | 257061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单级/两级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其利用蒸汽动力循环汽轮机出口乏汽作为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余热蒸汽的供热技术,属于供热工程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单级/两级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冷凝器,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低压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混合加热器,节流阀等组成;吸收器/低压吸收器和冷凝器留有端口以便接入余热蒸汽和放出凝水;余热蒸汽直接进入吸收器/低压吸收器,完成余热和热泵工作介质的作用,在冷凝器内转化为凝水,直接或降温后回到余热蒸汽来源处。利用汽轮机乏汽作为开式热泵余热蒸汽的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泵系统,蒸汽动力循环系统,凝水升压泵等组成;汽轮机抽汽和出口乏汽分别为开式热泵系统的驱动热和余热蒸汽,抽汽和乏汽转化的凝水分别自回和经升压泵打回到蒸汽动力循环系统。该发明结构简化,减少了传热环节,供热温度得到提高,工艺参数得到改善。 | ||
搜索关键词: | 开式第 一类 吸收 式热泵 及其 应用技术 | ||
【主权项】:
1.单级和两级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单级/两级该类热泵主要由冷凝器,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低压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混合加热器,节流阀等组成;单级该类热泵中,冷凝器(1)与发生器(2)之间有冷剂蒸汽通道相连,发生器(2)与吸收器(3)之间通过溶液泵连通溶液管路,冷凝器(1)和吸收器(3)之间有被加热介质管道相连,发生器(2)连通驱动热源,其特征在于:吸收器(3)留有端口,外部余热蒸汽直接进入吸收器(3)被来自发生器(2)的浓溶液所吸收形成稀溶液,经溶液泵(5)打入发生器(2),在驱动热源加热下,重新形成较高压力、温度下的蒸汽进入冷凝器(1),放热给被加热介质后形成凝水,直接或降温后回到余热蒸汽来源处;两级该类热泵中,冷凝器(1)与发生器(2)之间有冷剂蒸汽通道相连,冷凝器(1)和低压吸收器(7)之间通过节流阀(6)相连,发生器(2)与吸收器(3)之间、低压发生器(9)和低压吸收器(7)之间分别通过溶液泵连通溶液管路或发生器(2)与吸收器(3)、低压发生器(9)和低压吸收器(7)之间通过溶液泵连通溶液管路,冷凝器(1)和吸收器(3)之间有被加热介质管道相连,发生器(2)和低压发生器(9)分别连通驱动热源,其特征在于:低温级中低压吸收器(7)留有端口,外部余热蒸汽直接进入低压吸收器(7)被来自低压发生器(9)的浓溶液所吸收形成稀溶液,经溶液泵(10)打入低压发生器(9),在驱动热源加热下,重新形成较高压力、温度下的过热蒸汽,在混合加热器(8)中加热来自低压吸收器(7)的冷剂介质,二者形成饱和蒸汽进入高温级中吸收器(3)作为其余热蒸汽,在高温级中完成其余热蒸汽作用,在吸收器(3)中被来自发生器(2)的浓溶液吸收、放热,在发生器(2)中与热泵溶液中的水分一同以更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进入冷凝器(1),放热给被加热介质后形成凝水,余热蒸汽转化的凝水直接或降温后回到余热蒸汽来源处,来自热泵内部溶液中的水分转化的凝水经节流阀(6)节流降压、降温后进入低压吸收器(7)吸热,进入混合加热器(8);针对存在余热蒸汽的场合,该类热泵简化了设备和传热过程,并改善了热泵的热力参数,提高了热泵的性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6988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焙烧炉的无侧限操作平台
- 下一篇:用于四角燃烧锅炉的喷射预热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