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馈电宽带全向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5634.0 | 申请日: | 200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832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13 |
发明(设计)人: | 苏东林;丁轲佳;王冰切;欧阳绍修;彭飞;杨智辉;李汉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5/00;H01Q9/04;H01Q9/16;H01Q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馈电宽带全向天线,采用双面覆铜印刷在微波介质板上形成上层天线单元和下层天线单元,上层天线单元和下层天线单元上设有金属过孔。上层天线单元由连接线、辐射单元A和辐射单元B构成;连接线上设有馈电端口;下层天线单元由连接线、辐射单元A和辐射单元B构成;连接线上设有馈电端口;上层天线单元的辐射单元A与下层天线单元的辐射单元A构成容性负载的对称振子天线辐射装置A;上层天线单元的辐射单元B与下层天线单元的辐射单元B构成容性负载的对称振子天线辐射装置B;上层天线单元的连接线和下层天线单元的连接线构成平行宽边耦合双线;所述平行宽边耦合双线对所述容性负载的对称振子天线辐射装置A和所述容性负载的对称振子天线辐射装置B进行交叉馈电。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馈电 宽带 全向天线 | ||
【主权项】:
1、一种交叉馈电宽带全向天线,所述天线采用双面覆铜印刷在微波介质板(1)上形成上层天线单元(2)和下层天线单元(5),上层天线单元(2)和下层天线单元(5)上设有金属过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天线单元(2)由连接线(210)、辐射单元A(7)和辐射单元B(8)构成;连接线(210)上设有馈电端口(3);辐射单元A(7)由宽对称振子A(201)和宽对称振子B(202)组成,宽对称振子A(201)与宽对称振子B(202)的反相端通过连接体(212)并联,宽对称振子A(201)与宽对称振子B(202)的同相端通过连接体(213)并联;辐射单元B(8)由宽对称振子C(203)和宽对称振子D(204)组成,宽对称振子C(203)与宽对称振子D(204)的同相端通过连接体(211)并联,且通过金属过孔(11)与连接体(513)并联;连接线(210)的一端与宽对称振子A(201)和宽对称振子B(202)的同相端连接,另一端与宽对称振子C(203)和宽对称振子D(204)的同相端连接;所述下层天线单元(5)由连接线(510)、辐射单元A(9)和辐射单元B(10)构成;连接线(510)上设有馈电端口(6);辐射单元A(9)由宽对称振子E(501)和宽对称振子F(502)组成,宽对称振子E(501)与宽对称振子F(502)的反相端通过连接体(512)并联,且通过金属过孔(4)与连接体(213)并联;辐射单元B(10)由宽对称振子G(503)和宽对称振子H(504)组成,宽对称振子G(503)与宽对称振子H(504)的同相端通过连接体(511)并联,宽对称振子G(503)与宽对称振子H(504)的反相端通过连接体(513)并联;连接线(510)的一端与宽对称振子E(501)和宽对称振子F(502)的反相端连接,另一端与宽对称振子G(503)和宽对称振子H(504)的反相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6563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息跟踪功能的扩展方法
- 下一篇:智能资材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