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废气处理装置和液体排出单元-CN202180004760.8在审
  • 渡边贤治;林一希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2021-01-22 - 2022-03-18 - B01D53/79
  • 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塔,上述反应塔具有导入废气的废气导入口、排出废气的废气排出口、以及设置在废气导入口与废气排出口之间的液体喷雾部,上述反应塔供给有处理上述废气的液体;配置于比液体喷雾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并排出液体的排出部;以及与排出部连接并排出由排出部排出的液体的排出管,在液体喷雾部中,液体被喷雾到反应塔的内部,排出部具有内侧筒部、包围内侧筒部的外侧筒部、以及连接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的底部,并且将液体排出到处于内侧筒部与外侧筒部之间且比底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处的排出空间,排出管具有贯穿外侧筒部并与排出空间连接并且供液体通过的液体通过部,贯穿外侧筒部的液体通过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底部的主要部的上表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 废气处理装置液体排出单元
  • [发明专利]滑动轴承-CN201180052380.8有效
  • 匹田康弘;今井纪夫;松本慎司;渡边贤治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1-10-28 - 2013-07-10 - F16C33/10
  • 本发明为一种滑动轴承,其在轴承面(1)上具备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在上述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分别形成凹凸部,上述中央部分的凸部(1A)的顶点的平均高度被设定成比边缘部分的凸部(1B)的顶点的平均高度低。进而,上述中央部分的凹凸部(1A)的平均高度(Lh)与边缘部分的凹凸部(1B)的平均高度(LH)被设定成相同高度。上述中央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平坦面。能在不牺牲磨合性、载荷容量的情况下谋求摩擦的降低。
  • 滑动轴承
  • [发明专利]滑动轴承-CN201080064691.1有效
  • 渡边贤治;壁谷泰典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0-11-05 - 2012-11-14 - F16C33/20
  • 滑动轴承(1)具有形成有环状槽(2a)和峰部(2b)的轴承合金层(2)、以及覆盖该轴承合金层的表面的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该覆盖层(3)的表面仿效轴承合金层(2)的表面的凹凸面地形成为凹凸面。上述峰部(2b)在旋转轴产生的载荷施加到滑动轴承时塑性变形,能够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与现有技术使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磨损来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使峰部(2b)塑性变形来磨合,从而能够更迅速地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
  • 滑动轴承
  • [发明专利]轴承供油装置-CN201080064697.9有效
  • 渡边贤治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0-11-05 - 2012-11-14 - F16C9/02
  • 本发明的轴承供油装置,在枢轴支撑曲轴(3)的主轴(3A)的主轴承(5)的上侧轴承部件(11)的内周面形成有局部槽(14),形成在该局部槽(14)的端部与上侧轴承部件(11)的圆周方向两端的轴瓦对口削薄部(11b)的间隔D被设置成2mm≤D≤主轴的直径/3的范围。而且在上述局部槽(14)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的深度递减部(14b),该深度递减部(14b)的半径r被设置在0≤r≤主轴承的内周面的半径×0.5的范围。进而,在连杆轴承(6)上设有当与形成在上述曲轴(3)上的内部通路(3C)连通时把润滑油排出到连杆(4)的外部的润滑油排出通路(23)。不仅能抑制从主轴承的滑动部排出的润滑油的量,而且可以尽可能防止上述润滑油中的异物对主轴承及连杆轴承造成损伤。
  • 轴承供油装置
  • [发明专利]滑动轴承-CN201080048603.9无效
  • 近藤卓;渡边贤治;田口幸保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0-10-04 - 2012-07-18 - F16C33/10
  • 本发明的滑动轴承(1)把一对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对接成圆筒状。在与上述对接面(11A、12A)的内周边(4)相邻的滑动面(3)上形成相对于滑动轴承(1)的轴向倾斜的2条异物排出槽(5、5’)。当在滑动面(3)上供给润滑油时,混入该润滑油的异物(6)被上述异物排出槽(5、5’)捕捉,然后,从在端面(7、8)开口的端部(5A、5B(5A’、5B’))朝滑动轴承(1)的外部被排出。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良好的滑动轴承(1)。
  • 滑动轴承
  • [发明专利]滑动轴承-CN201080033477.X有效
  • 近藤卓;渡边贤治;田口幸保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0-07-06 - 2012-05-23 - F16C33/10
  • 滑动轴承(1)由一对对开轴承(11、12)形成圆筒状。在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形成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4),并且,从该集尘室(4)连续地在滑动面上形成异物排出槽(5、5’)。在向集尘室(4)供应润滑油时,混入到该润滑油中的异物(6)被上述集尘室(4)捕捉,之后,经由上述异物排出槽(5、5’)被高效地排出到滑动轴承(1)的外部。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能良好的滑动轴承(1)。
  • 滑动轴承
  • [发明专利]轴承装置-CN201080033476.5无效
  • 近藤卓;渡边贤治;田口幸保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2010-07-06 - 2012-05-23 - F16C33/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在该轴承装置中,滑动轴承(4)通过使一对半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对接而形成为圆筒状。在上述对接面(11A、12A)的位置,以与曲柄销(3)的供油孔(3A)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形成有半径方向的贯通孔(7),而且以与该贯通孔(7)连通的方式在滑动轴承(4)的外周面形成有轴向的异物排出槽(8)。在曲柄销(3)旋转时,能够从上述供油孔(3A)直接向上述贯通孔(7)供给润滑油。包含在该润滑油中的异物(15)在通过贯通孔(7)内之后经由异物排出槽(8)向滑动轴承(4)的外部排出。能够提供一种异物排出性良好的滑动轴承(4)。
  • 轴承装置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1080023966.7无效
  • 桥本卓也;渡边贤治;野口新太郎;绪方大象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0-02-25 - 2012-05-09 - H05B6/1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具有:第1材质判别部(11),其对流向逆变器电路(8)的输入电流的大小与加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行比较,判别烹调容器(1)的材质是非磁性体还是磁性体;以及第2材质判别部(12),其在第1材质判别部(11)判别为是磁性体的情况下,对加热线圈电流的大小与开关元件部(7)的接通时间进行比较,判别烹调容器(1)的材质是磁性SUS还是铁,控制部(10)在第2材质判别部(12)判别为材质是磁性SUS的情况下,将控制温度设定得比判定为材质是铁时低,由此,即使烹调容器(1)由磁性SUS构成,也与为铁时同样,能够高精度地将烹调容器(1)内的温度控制为规定的温度。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1080017533.0无效
  • 河本裕文;渡边贤治;野口新太郎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0-02-25 - 2012-04-04 - H05B6/12
  • 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线圈;顶板;逆变器电路;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算部,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计算负载锅的底面温度;设定部,其任意设定烹调温度;控制部,其控制逆变器电路的输出,使得烹调温度与温度计算部计算出的负载锅的底面温度一致;以及累计功率测定部,其每隔第1预定时间测定每第2预定时间向负载锅供给的功率的累计功率值,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校正部,在相对于在第3预定时间前测定的累计功率值的累计功率值的增加量大于第1预定值的情况下,该校正部将烹调温度校正为提高了第2预定值的值。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1080012565.1无效
  • 榊原邦晃;渡边贤治;矶田惠子;绪方大象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0-03-08 - 2012-02-15 - H05B6/12
  •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放大部(5),其放大红外线检测部(4)的输出信号;增益切换部(6),其根据来自放大部(5)的输出信号的大小,将放大部(5)的增益在多个增益中进行切换;以及测定部(12),其根据放大部(5)的输出信号相对于初始基准值的增加量,计算温度,在从写入命令输入部(11)输入了写入命令之后,将放大部(5)的输出信号作为初始基准值按照多个增益中的每一个,写入到存储介质(13)中。由于测定部(12)使用与增益对应的初始基准值作为初始基准值,因此能够在较宽范围内准确地测定被加热物(1)的温度。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0980152513.1有效
  • 渡边贤治;宫内贵宏;藤涛知也;富永博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9-11-30 - 2011-11-30 - H05B6/12
  • 本发明提供具有阻止可见光入射到红外线传感器的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为了能够在加热前更准确地检测红外线传感器的异常,构成为具有:传感器故障检测用发光部(7),其照射用于检测红外线传感器(5)的故障的可见光;可见光截止滤光器(6),其以覆盖红外线传感器(4)的视野的方式设置在保持红外线传感器(5)的印刷布线基板(5)的表面上;以及控制部(11),在传感器故障检测用发光部(7)点亮时红外线传感器(5)的输出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限制向加热线圈(3)提供高频电流的逆变器电路(10)的输出,红外线传感器(5)接收照射到可见光截止滤光器(6)的内侧的传感器故障检测用发光部(7)的可见光。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0980105602.0有效
  • 野口新太郎;榊原邦晃;石尾嘉朗;富永博;渡边贤治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9-02-19 - 2011-01-12 - H05B6/1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短时间内完成预热且保持预热完成后的温度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向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器电路(7);包含用于设定逆变器电路的工作模式的工作模式设定部(4b)的操作部(4);检测从烹调容器的底面放射出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3);根据输入到操作部的设定和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的控制部(8);以及报知部(13)。当选择了预热加热模式作为工作模式时,控制部以用第1加热输出加热烹调容器的预热模式开始动作,当从用第1加热输出开始加热起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增加量超过第1规定增加量时,使报知部报知完成了预热,且转移到用比第1加热输出低的第2加热输出进行加热的待机模式。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0880021141.4有效
  • 庆岛敏弘;森本泰史;富永博;渡边贤治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8-06-23 - 2010-03-31 - H05B6/1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线圈(6)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来自烹调容器(P)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10),并且设置有经在顶板(4)形成的红外线入射区域(4a)将来自烹调容器(P)的红外线导向红外线传感器(10)的导光筒(42)。此外,在导光筒(42)的周围设置有间隙(42g),使该间隙(42g)作为隔热层其作用,使得来自锅、线圈、铁氧体等周围的发热部件的辐射热、传导热不会直接到达红外线传感器(10),防止红外线传感器(10)变高温。
  • 感应加热烹调
  • [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CN200880021092.4有效
  • 渡边贤治;弘田泉生;富永博;藤涛知也;矶田惠子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8-06-23 - 2010-03-31 - H05B6/1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能够防止锅底弯曲成凸状态的锅或者锅底的厚度薄的锅的过加热。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向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电路(7);检测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3);累计逆变电路输出的加热电能的电力累计部(81);和控制逆变电路的输出的加热控制部(82)。从以第一加热电能开始加热起的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量达到第一规定值时的、电力累计部的累计值如果不到规定值,则转变为第一加热控制模式,如果电力累计部的累计值为规定值以上,则转变为第二加热控制模式。在第一加热控制模式下,将加热电能抑制为比第一加热电能低的第二加热电能,在第二加热控制模式下,以比第二加热电能大的第三加热电能进行加热。
  • 感应加热烹调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