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200680011024.0有效
  • 大村孝幸;木村末则;伊藤益保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6-02-17 - 2009-03-11 - H01J4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具有能够实现高增益并满足较高需求性质的结构。在该光电倍增管中,容纳在密封容器内的电子倍增单元包括聚焦电极、加速电极、倍增电极单元、和阳极。具体地说,至少加速电极和倍增电极单元在包括在倍增电极单元内的第一级倍增电极和第二级倍增电极不经由导电材料而与加速电极直接相对的状态下,被共同保持。在加速电极和倍增电极之间没有放置直接支持倍增电极的电位设定成与第一级倍增电极相同的现有的金属盘;因此,当电子从阴极经由第一级倍增电极到达第二级倍增电极时,可以极大地减少电子的渡越时间的变化。
  • 光电倍增管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200710162500.5无效
  • 大村孝幸;木村末则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7-10-16 - 2008-04-23 - H01J43/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具有允许大规模生产的结构,实现了响应时间特性的显著改进。该光电倍增管包括电子倍增器部,用于级联倍增从所述光电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该电子倍增器具有保持至少两个倍增电极组同时中间夹入容纳电子倍增器的密封容器的管轴的结构。特别地,分别属于两个倍增电极组的第一倍增电极排列成与各个二次电子发射面相对的它们的背面彼此相对,同时中间夹入管轴。在该排列中,因为各个第一倍增电极本身位于管轴附近,收集到达第一倍增电极外围的光电子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 光电倍增管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200710162497.7无效
  • 大村孝幸;木村末则;伊藤益保;山口晃彦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7-10-16 - 2008-04-23 - H01J43/2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这种光电倍增管通过一种能大量生产的结构实现显著提高响应时间特性。这种光电倍增管包括密封容器,并且这个密封容器包括沿管轴延伸的中空体部分和面板。这个面板具有光入射表面和在其上形成有光电阴极的光发射表面。特别地,光发射表面包括平坦区域和位于平坦区域的外围并包括光发射表面的边缘的加工成曲面的区域。为了调整位于所述外围区域的光电阴极发射光电子的发射角度,有意改变面板光发射表面的外围区域的表面形状。因此,从光电阴极传送到第一倍增电极的光电子的渡越时间离散被有效地减少并且使其不依赖于光电子的发射位置。
  • 光电倍增管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200480040110.5有效
  • 大村孝幸;木村末则;伊藤益保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4-12-24 - 2007-01-24 - H01J43/26
  • 该光电倍增管具有:通过入射的光而释放电子的阴极(3);使从所述阴极(3)释放的电子倍增的多级倍增电极(107);以及电子透镜形成电极(115),其配置在相对于第1倍增电极(107a)的边缘部和第2倍增电极(107b)的边缘部的预定位置上,其中,第1倍增电极(107a)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1级,第2倍增电极(107b)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2级,在第1倍增电极(107a)的长度方向上,使第1倍增电极(107a)与第2倍增电极(107b)之间的空间中的等电位面平坦化。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入射光的时间分辨率。
  • 光电倍增管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01813332.0有效
  • 石津智洋;木村末则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1-07-19 - 2003-09-24 - H01J43/12
  • 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耐振性优良且脉冲线性特性优良的阳极的光电倍增管,在光电倍增管上设计做成网孔状的阳极(A)。阳极(A)具有阳极框(A11)和由阳极框(A11)围绕支撑的网孔状电极部(A12),阳极框(A11)的一长边(A11B)的中间部附近构成电子聚束部(F)。通过将阳极框(A11)的内周设计为随着沿一长边(A11B)离开阳极框(A11)的一长边(A11B)的中点而逐渐进入阳极(A)的内侧的形状,使阳极框(A11)随着沿一长边(A11B)离开中点而逐渐变粗。
  • 光电倍增管
  • [发明专利]光电倍增管-CN01813418.1有效
  • 木村末则;古桥雅美;石津智洋;伊藤益保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1-07-19 - 2003-09-24 - H01J43/20
  • 一种耐振性良好、脉冲(直)线性特性和时间响应性高的光电倍增管,第4级及第6级~第9级倍增极(Dy4、Dy6~Dy9)使用和第2级倍增极(Dy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倍增极。另外,第3级及第5级倍增极(Dy3~Dy5)使用比第2级倍增极(Dy2)小的倍增极。以形成于相互相向的倍增极之间的倍增极内部空间路线横穿管轴(X)的方式排列10级的倍增极(Dy1~Dy10)。阳极(A)使用网眼状阳极(A),网眼状阳极(A)相对于管轴(X)来说,配设在与第2级倍增极(Dy2)相反一侧。
  • 光电倍增管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