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拐多功能助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99204660.2 | 申请日: | 199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5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兰 |
| 主分类号: | B62B5/00 | 分类号: | B62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拐 多功能 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器械和助行器。
目前公知的康复助行器械有单拐、双拐、助行架和轮椅。对偏瘫后半身不遂的病人来说,半边手脚软弱无力,病手柱不了单拐,也拿不动双拐,就达不到支撑病脚练习走路的助行作用。助行架虽较单拐稳定、安全,还必须用双手支撑、移动,对行走蹒跚、病手擅抖的中风病人来说,也是无能为力。轮椅虽有坐行功能,但对重偏瘫病人同样助行困难。现康复部门采用双杠或专用护架作为康复训练器械,有时间性和局限性。现只好陪人搀扶或架着走,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高血压、下肢截瘫、下肢骨折患者,特别是偏瘫病人提供康复行走训练的助行架,并可使患者踩在踏板上站着或坐在坐垫上坐着休息和推着走。另外,手柄高度采用无级调整,更适应不同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双腋托架支撑杆插入能调整高度和间距的升降调整装置的固定孔内,再将其固定在支撑轮架上,下面装有四个轮,它就可以架着患者自行练习走路。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轮架采用了框架结构,轻便结实,能承载100公斤,整机仅9公斤,占地面积只0.4平方米。支撑轮架是由上小下大的金属圆框和薄板型材连成,底框两边装有踏板,使患者助行时的身体重心确保在中间,稳定安全,使患者有安全感,增加了锻炼信心:轻巧实用,对软弱无力患者能带的动。两腋托能架着患者承受体重,可用其高度的无级调整使体重支撑腋下,大大减轻下肢承重,就会逐步改变行步时由于患肢承受不了体重而急速迈步的一瘸一拐现象。两腋托架的间距和高度可用升降调整装置改变,适合不同的体形患者使用。手握管的高度为无级调整,简单随手。本实用新型双拐多功能助行车除具有以上站着练走,还能坐着和立着休息时像轮椅一样被推着走。可在医院、家里和庭院使用,还能当衣服架子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拐多功能助行车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调整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腋托架的结构图。
图1为双拐多功能助行车,分三部分;支撑轮架(零件1~7)为承载部件;升降调整装置(零件8~11)是高低和间距的调整部件;腋托架(零件12~15)支撑人体。
支撑轮架是支撑圈1、坐圈2、底圈3与支撑型材4用螺钉、螺母连接固定,构成上圈小、下圈大的圆框架,这样构造周边小、省料、重量轻、强度大,形成的空间适合人体体形。底圈3上装有两块踏板6,供患者两脚踏在其上推动,还可以供单腿踏上、练病腿腿劲。由于上圈(支撑圈)小,将人体重心控制在中间,又有下圈(底圈)上的踏板6限制了两腿两边移,进一步将体重重心控制在中间,且底圈3大,下又有四个支撑轮5,就更加稳定、安全。坐圈2上套有坐垫7,供患者累时临时拉开(虚线所示)坐着休息或推着,当像轮椅一样使用时要将腋托架放下或取下。支撑圈1和坐垫2的部分缺口为门。
图2为升降调整装置,固定套8与固定轴9用螺母拉紧,达到支撑杆12的高度调整后固定在支撑板10上:再用U型螺钉11将支撑板10装在支撑圈1上,通过U型螺钉11旋转,使角度改变,腋托架间距变化适合人体后固定。
图3为腑托架的手柄——手握管13是用U型螺钉套在支撑杆12上,高度无级调整后固定。它的结构简单,不受打在双拐支撑杆上固定孔位置的局限,能适合不同长短手臂人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兰,未经李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4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