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陶瓷复合材料焊接导电嘴无效
| 申请号: | 96102859.9 | 申请日: | 1996-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90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清;董利民;田杰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9/26 | 分类号: | B23K9/26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桂芬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复合材料 焊接 导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陶瓷焊接导电嘴,属于陶瓷材料应用领域。
焊接导电嘴是自动弧焊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大都为金属导电嘴,以铜和铜合金嘴为居多。在90年代,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改善导电嘴性能的研究。如美国专利USP5340658报导了使用碳和金属的复合材料制造的焊接导电嘴,这种焊接嘴是在原金属嘴(利用铜或银、镍、铝等金属制造的)的引弧嘴部位加一个碳基材料的环,环与金属之间用钎焊连接,钎焊料采用钒、铌、钛、锆和硅中之一种与制造焊接嘴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料。该种焊接与原铜嘴或铜合金嘴相比,在克服咬丝、熔接缺点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做为自动弧焊机使用,在导丝过程中,丝孔仍然容易磨损,从而使丝孔扩大,引起电压和电流波动,影响焊接质量。且该种焊接嘴使用寿命并未明显提高,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频繁更换焊接嘴,造成连续焊缝中的接点不可避免,然而这在要求高质量的发电机组用大型锅炉排管焊接中是不允许的。因而,研制高寿命的导电焊接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专利CN1065058A申请号为91101684.8报导了一种晶须增韧强化碳陶瓷复合材料可用于制作导电嘴,但上述材料中含有碳化硅晶须,晶须制备及增韧强化碳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产生致癌粉尘,操作复杂,成本高,造成公害,因此,使用该材料制造的导电嘴成本高,污染环境,不易于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碳陶瓷复合材料制成的焊接导电嘴,该导电嘴焊接质量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
本发明的内容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陶瓷复合材料制成的焊接导电嘴,上述碳陶瓷复合材料的配方配比见表1:
表1
原材料 重量百分比 颗粒度
碳 30-70% 小于2微米
碳化硅 20-60% 小于2微米
碳化硼 5-30% 小于2微米
碳化钨或碳化铌 5-10% 小于2微米
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是来源广,成本低,便于大量生产的碳和碳化硅粉未,又加入少量的高熔点,高硬度,低电阻率的添加剂—碳化硼、碳化钨或碳化铌,增加了该导电嘴的耐摩性,导电性及抗氧化性能。以上添加剂成本也较低。在碳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碳素粉未与陶瓷粉未球磨时,软质的碳素颗粒包复于硬质的陶瓷颗粒表面,烧结成型后,形成了陶瓷颗粒弥散于碳基体中的微观组织结构。弥散化的陶瓷相,改善了碳素基体的强度,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材料中的碳成分在摩擦时可起到润滑的作用,因而增加了材料的减摩性能;由于微观结构中存在碳成分的连续相,因而继承了碳材料良好导电、导热性和抗热震性,添加剂相互反应,形成了导热、导电性良好的新相。在高温时,材料中的添加剂与氧反应形成了氧化物的保护膜,从而阻止了材料进一步氧化,因而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在电加工打孔时,采用了高速旋转空心电极一次成孔的工艺,使本发明孔径表面平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镶嵌碳陶瓷芯的焊接导电嘴的加工工艺中,利用碳陶瓷与铜或铜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之差,使用了热镶嵌碳陶瓷芯的工艺,使得本发明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抗高温氧化、抗热震及减摩、耐摩特性,使用寿命长。实践表明其使用寿命比一般金属导电嘴提高5倍。(2)使用本发明,焊弧稳定,走丝均匀,焊缝平滑,焊接质量好,不出现卡丝、咬丝、熔结现象,生产效率高。(3)本发明成本低,制造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图1为全碳陶瓷复合材料焊接导电嘴示意图,其中1为碳陶瓷复合材料,图2为镶嵌碳陶瓷芯的焊接导电嘴示意图,图2中2为铜或铜合金,3为碳陶瓷衬。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全碳陶瓷焊接导电嘴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将颗粒度小于2微米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的碳及20--60%的碳化硅粉未和5-30%碳化硼及5-10%的碳化钨或碳化铌在非极性溶剂中例如乙醇中混合球磨24--48小时,烘干;
(2)上述烘干后的混合体进行冷压成型,然后在惰性气体例如氩气氛下,温度2000--2200℃,压力20--40兆帕,热压烧结1.0--2.0小时,烧结出为棒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2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话多交换机寻呼方法
- 下一篇:10-脱乙酰基浆果赤霉素Ⅲ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