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无效
| 申请号: | 95204366.1 | 申请日: | 1995-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5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 发明(设计)人: | 蔡周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周旋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3/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面 连接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制造方便且节省材料成本的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
如图1、2所示,为一种以往的介面卡连接座(以下简称A型),其为插槽中心间距1.27mm的规格,包括有一个座体11及多个第一、二端子12、13,该座体11两侧设有分隔的插槽111,中间形成一个入口112,供介面卡插入连接,各插槽111的上端设有挡条112。该第一、二端子12、13成交错地置入于该座体11的插槽111,第一端子12由上而下设有弧状的接触部121、平直的定位部122和接脚部123,由座体11下端装入插槽111内,使上端124抵于该挡条113,第二端子13同样地设有接触部131、定位部132及接脚部133,其更设有一个转折部134,使接脚部133位于较内侧,如此可使相邻端子的接脚部交错开不致间隔太近,当介面卡由入口112插入时可被两端子的接触部夹持固定。
上述A型的座体11为了使各端子在装入时有靠抵的基准线以方便组装且精确,必须在插槽111上端设挡条113,以供各端子上端靠抵定位,而设置该挡条113在制造开模上较不容易,需要较高的开模技术控制,且其端子的接触部121弯弧度较小,需采用约0.35mm的厚金属板,非常耗费材料。
如图3所示,为第二种以往的介面卡连接座(以下简称B型),同样为插槽中心间距1.27mm的规格,而端子采用0.2至0.25mm薄金属板。该B型包括一个座体21及多个第一、二端子22、23,该座体21与A型的座体相同,也设有挡条213作基准线,该第一端子22设有弯折部221、接触部222、定位部223及接脚部224,第二端子设有弯折部231、接触部232、定位部233、接脚部234及一个转折部235。
该B型的座体21同样具有开模困难的缺失,且其端子虽是采用薄板,但是整体的弯曲长度很长,耗费材料。
如图4所示,为第三种以往的介面卡连接座(以下简称C型),为插槽中心间距2.54mm的规格,其包括一个座体31及多个端子32,该座体31两侧的插槽311上端为开放式,未设有挡条,其下端设有穿孔,各端子32由座体31上端装入各插槽311内,其具有呈绕圈状的接触部321,以夹持介面卡,由于插槽中心间距为2.54mm,所以同侧的端子的接脚部都是位于相同位置,不需如1.27mm规格设计成交错式。
该C型座体31的插槽311因上端呈开放式且未设有挡条,在制造上较容易,但是各端子32装入插槽311时因无挡条来作基准线以使接触部321凸向内的弧度一致,如此在制造上各端子32的接触部321的曲度必须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装入插槽311才能有适当的夹持效果,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因此各端子32制造组装上较不方便,而且,其整体长度甚长,也耗费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可使整体连接座制造容易,而且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设在该连接座座体的插槽中,包括一个主体、一个接触部及一个接脚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呈长形的绕圈状,其内侧尾端抵于外侧;该接触部为一个设在该主体的内侧上段,并向内凸出的弧线体;该接脚部由该主体下段刺破冲压并向下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包括一个长形绕圈状的主体、一个设在该主体内侧上段,并向内凸出的弧线体的接触部以及一个由该主体下段刺破冲压并向下弯折的接脚部。
藉由以上构造,各端子的主体置入连接座的座体的插槽时,可弹性抵紧定位而具有相同的曲度,且该接触部是从主体的上段冲压凸向内侧形成弹性夹持效果,如此端子的主体曲度在制造上不需要极高的精密度,且座体的插槽上端也不需要设有挡条,增加整体制造的方便性。另外,该接脚部从主体上刺破冲压出来,且接触部也可以刺破冲压方式制成,所以整体料长缩短许多,而主体的绕圈状及接触部弧状凸出形成双重的弹性效果,弹性效果佳,所以端子可采用更薄的厚度,更节省材料。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介面卡连接座的端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的第一种介面卡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2是以往的第一种介面卡连接座的底视示意图。
图3是以往的第二种介面卡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4是以往的第三种介面卡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平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周旋,未经蔡周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封闭拉盖的模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健身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