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有生理盐水注入孔自动闭塞装置的乳房假体硅橡胶皮囊无效
| 申请号: | 94242231.7 | 申请日: | 1994-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5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19 |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2/12 | 分类号: | A61F2/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附有 生理盐水 注入 自动闭塞 装置 乳房 硅橡胶 皮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房假体橡胶皮囊。
硅橡胶乳房假体起始于60年代。1963年在美国道康宁公司(DowcorningCO。)医学研究辅导中心 的邦助下,Cronin和Gerow采用有机硅凝胶充填的硅橡胶皮囊作为人工乳房植入体首例临床成功。1965年以后,美国发展了各种充填有机硅凝胶或溶液(包括生理盐水)的人工乳房植入体。
据报导美国现在每年约有125000例硅橡胶人工乳房植入人体。日本、法国、德国等也竞相发展硅橡胶人工乳房的生产。
我国198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有机硅凝胶充填的硅橡胶皮囊植入人体获得成功。此后在国内有四川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相继生产有机硅凝胶充填的硅橡皮囊乳房假体。
有机硅凝胶充填的硅橡胶皮囊乳房假体存在有机硅凝胶中低分子物渗出硅橡胶皮囊的问题。其对人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渗出的低分子物一般是停留在乳房区域内,处于由人体防卫机能所形成的包囊内,有可能引起纤维包裹,严重的会引起收缩变硬,或引起其它的不良影响。另外也可能有微量的低分子物进入淋巴系统而被带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其后果就无法预测。1991年以来美国对有机硅凝胶充填的硅橡胶皮囊是否适合作人工乳房一直有争议。
充填溶液的硅橡胶皮囊乳房假体比较安全,特别是充填生理盐水的最为安全,因为少量生理盐水的渗出对人体无害。
充填溶液的硅橡胶皮囊乳房假体其技术关键是在硅橡胶皮囊上必须装有生理盐水注入孔的闭塞装置。目前国外采用掀扣式堵塞装置,即导管、注射针头连在假体上,当生理盐水充填完毕,抽出导管和针头,用连在乳房假体上的硅橡胶掀扣封闭针眼。这种闭塞装置制作复杂,医生使用也不方便,特别是在掀扣时很麻烦。
国内尚未出现能充填生理盐水的硅橡胶乳房假体品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注入生理盐水后注入孔能自动闭塞的乳房假体硅橡胶皮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偏球形的硅橡胶皮囊(1)侧位(手术开口处附近)的内侧固定一硅橡胶管(2),管内灌注无毒能自愈的弹性缩合型或加成型硅橡胶,在硅橡胶管(2)内贯穿一根无毒、柔软、细长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管(3),聚四氟乙烯塑料管(3)的内端伸出硅橡胶管(2)开口于硅橡胶皮囊(1)内,外端在硅橡胶皮囊(1)外与一个硅橡胶注射壶(即皮肤扩张器的硅橡胶注射壶)连接。硅橡胶管(2)可以是一个带有硅橡胶薄膜底盘的硅橡胶管,可以用粘接剂将薄膜底盘粘接在硅橡胶皮囊(1)的内侧将硅橡胶管(2)固定在硅橡胶皮囊(1)内。聚四氟乙烯不易与硅橡胶粘接,为了保证聚四氟乙烯塑料管(3)与注射壶的连接不渗漏,可以在四氟乙烯塑料管(3)外紧套一段硅橡胶套管(4),硅橡胶套管(4)与注射壶用无毒粘接剂粘接密封,同样硅橡胶管(4)与聚四氟乙烯塑料管(3)也用无毒粘接剂粘接密封。
为了保证生理盐水注入孔自闭塞的可靠性可以在硅橡胶管(2)外再套一段硅橡胶带状管(5),硅橡胶带状管(5)靠近硅橡胶管(2)的一节灌充以无毒能自愈的弹性缩合型或加成型硅橡胶。
将带有生理盐水注入孔自动闭塞装置的乳房假体硅橡胶皮囊中的空气抽尽,经灭菌消毒后,用手术方法将其填入人体胸部,然后将生理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注射壶,生理盐水通过聚四氟乙烯塑料管进入乳房假体硅橡胶皮囊内。当注入需要量的生理盐水后,轻缓地将聚四氟乙烯塑料管抽出,自动闭塞装置自动闭塞四氟乙烯塑料管抽出后的细孔,生理盐水毫不渗漏,密封效果十分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生理盐水注入孔自动闭塞装置有非常可靠的自动愈合闭塞性能;
2.乳房假体在植入人体之前是将硅橡胶皮囊中的气体完全抽尽的,体积很小,因而手术时创伤面很小,减少植入者的痛苦,伤口的愈合也容易;
3.乳房假体内充入的是生理盐水,即使通过硅橡胶皮囊囊壁有少量渗出,生理盐水对人体无害,故比较安全;
4.自动闭塞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图1是一种带有生理盐水注入孔自动闭塞装置的乳房假体硅橡胶皮囊示意图;
图2是带有硅橡胶薄膜底盘的硅橡胶管(2);
图3是硅橡胶带状管(5)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式变光电焊面罩
- 下一篇:四合一燃气定量输出打火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