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滤带双气流吹吸式清粉喷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31790.4 | 申请日: | 199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2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立;朱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立 |
| 主分类号: | B05B15/00 | 分类号: | B05B15/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鸥 |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滤带双 气流 吹吸式清粉喷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清粉喷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滤带双气流吹吸式连续清粉喷室装置。
目前,粉末喷涂设备中粉末回收装置是整个设备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喷涂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条件和工业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喷涂过程中过喷的粉末涂 料,降低喷涂成本。因此,国际上对粉末回收装置作了许多改进,经历了风道式喷粉回收装置、棚内回收装置、滤带式双气流回收装置,特别是滤带式双气流回收装置吸收了以往的优点,又以低风压的大抽风量作为安全气流,使其透过喷室内过滤卷帘向室外排放,将过喷的粉末截留在滤带上,传送至收粉端头,并使用另一组高风压抽吸气流进行清理、回收。但它的缺点是滤带式设备动力消耗大,传动、密封技术要求高,且结构复杂,成本也大,而且滤带在长期使用中磨损,难免使回收粉末中混入磨损纤维,影响涂层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适合我国现状又具高性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喷室一侧是喷枪,另一侧是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下部回收通道接另一旋风除尘器,该旋风除尘器下端经气泵接通混供粉器,混供粉器经气泵输出至喷枪,喷室底部挡板一端是回收通道吸风口,它的特征就是从呈斜面的挡板的顶部一端至底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朝向回收通道吸风口的吹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采用固定安装的过滤平面取代了移动式过滤卷帘,使体积变小、成本降低、结构得以大大简化,同时采用室内导向吹吸式气幕集粉技术,即完成过滤平面沉积粉末的连续清理,又同时完成粉末的回收,回收效率高且无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效果将在实施例中继续阐述。
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喷室1一侧(左侧)是喷枪2,中间是待喷涂的工件13,另一侧(右侧)是旋风除尘器3,该旋风除尘器3由风机4作为动力近喷室1的侧面有分离通道14,下部回收通道7通向旋风除尘器8;风机4又作为布袋除尘器5的动力,该布袋除尘器5外侧开有一排放口6,该布袋除尘器5下部一通道接通风机15的一个通道,该布袋除尘器5下部另一通道至挡板11的两个吹风口12,风机19作为旋风除尘器8的动力,旋风除尘器8下端通道经气泵16接通混供粉器9,空气压缩机10通过控制电路接通混供粉器9和控制气泵16、气泵17;喷室1内底部的挡板11呈斜面,从它的顶端至底端(回收通道7吸风口18)之间设计了两个朝向回收通道7的吹风口12。
在使用过程中,整个喷室1空间范围内形成均匀的安全气流负压梯度,而在贴近喷室1空间底平面(即挡板11上部)形成一个风速较高、流量不太大的清粉、回收气流层流。从喷室1抽出的安全气流和回收气流作分流处理,一路通过分离通道14进入旋风除尘器3沉积后至回收通道7,未沉积的至布袋除尘器5,除尘后从排放口6排出;另一路过喷粉末沉降到清粉气流与回收气流搭接而成的回收气流层,回收气流由挡板11上两个吹风口12吹出,使过喷粉末在这一较高风速的定向气流引导下,经吸风口18顺流进入粉末回收通道7进行回收。经旋风除尘器8除尘后,粉末通过气泵16进入混供粉器9,空气压缩机10给气泵17提供气源,使混供粉器9通过气泵17将粉末压至喷枪2,喷枪2对工件13进行喷涂。
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板11上两个吹风口12,形成多阶吹吸并连续清粉,较一个吹风口12效果要好。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三阶、四阶……。
在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由于设计合理,使喷涂工艺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上粉率,得到充分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立,未经沈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1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