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炎康复治疗药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15357.3 | 申请日: | 1993-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 发明(设计)人: | 苏培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培善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20;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那顺贵 |
| 地址: | 621100 四川省三台县潼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炎 康复 治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康复治疗气管炎的体表用药及其配制和使用方法。
治疗气管炎的传统方法大多为口服给药,或者采用中药、西药、针灸分别治疗的方式,分别治疗的效果尽管各有所长,但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一些口服药对胃肠道等人体器官有刺激和不适反应,甚至产生副作用,因而还限制了一些药物的使用,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本发明的目的是配制一种治疗气管炎的特效体表用药,并把中药、西药及针灸疗法融为一体。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管炎康复治疗药,含有中药类的麻黄、杏仁、赭石、白芥籽、桂枝、枣皮、半夏、石膏、陈艾叶、麝香及西药类的激素。
较好的方案是,该药物中还含有陈皮、枳壳、苏籽、淮山药、黄芪、丹参、桔梗、莱菔籽。
更好的方案是,该药物中还含有熟地、紫菀、百部、党参、当归、川芎。
在一剂药物中,若白芥籽低于30g,疗效明显降低,高于100g又会使皮肤起泡,因此将白芥籽限制在30~100g为宜;石膏和麻黄合用,能抑制麻黄过汗作用,增强麻黄宣肺平喘利水的功能,但若石膏与麻黄用量之比小于4,则效果不太明显,大于15则麻黄的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石膏用量应是麻黄用量的4~15倍为宜;其余药物均为常规用量。
本发明药物中的激素可以是地塞米松或强的松。
为了进一步增强康复治疗效果,本发明药物中还可加入芡实、桃仁等。
这种气管炎康复治疗药的配制式方法是,将熟地等含油脂过重的不易碾成粉末状的中药采用煎熬或用酒浸泡充分提取出汁液,陈艾叶冲成絮状,再与碾制成粉末状的其余药物混合均匀,最后压制成薄片状,贴敷于人体能治气管炎的穴位上。
其贴敷方法可以是,制做一件缝制有药袋的背心,且病人穿上该背心后,药袋恰位于治气管炎的相关穴位处,药袋上装有本发明药片及能使药片保持在34~38℃范围的发热装置。进一步地,发热装置是一个电热装置,且药片温度控制在36℃为宜,以便使药片温度与体表温度基本一致或略高于体表温度,从而能使药效迅速透入经穴,直达病所。
本发明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口服给药途径,可避免某些药物口服给药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本发明还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相结合在同一病人身上施行,使两种疗效同时得以发挥,得以互补,从而增强和提高了治疗效果,又由于本发明结合在可局部发热的背心上使用,使病人在治疗时产生舒适感,可增强病人的心理感受,病人乐于接受和坚持治疗;本发明对另一些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开拓了新思路。经发明人对20例病例的临床验证,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吐痰、气紧等)均能在短期内明显好转和消除。其中显效率达90%以上。
图1是本发明制成药物康复治疗背心时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取麻黄20g、杏仁15g、赭石100g、白芥籽60g、桂枝15g、枣皮15g、半夏15g、石膏120g、麝香1g、地塞米松200片、陈皮15g、枳壳15g、苏籽15g、淮山药20g、黄芪20g、丹参20g、桔梗15g、莱菔籽20g、熟地50g、紫菀15g、百部15g、党参20g、当归20g、川芎15g、芡实20g、桃仁15g,及占总药量30%的陈艾叶,按本发明的制做方法压制成700片,每次取4~6片置于本发明如图1所示的电热背心的药袋内,且每隔3~7天换药一次,直至病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培善,未经苏培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