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气上、下行煤气废热集中回收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02036.1 | 申请日: | 1992-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7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金锡祥;林美莉;张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国茹 |
| 地址: | 3001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造气上 下行 煤气 集中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废热回收器,特别涉及一种间歇煤制气的上、下行煤气废热集中回收器。
目前,以煤为原料的小氮肥厂均采用固定床间歇制气法制取原料气,为了回收各台煤气炉出口煤气和吹风气带出的显热,传统的办法是给每台造气炉配置一台立式火管废热锅炉。其不足之处在于:传热效果和余热回收率低;设备台数多,因而钢材消耗大、投资大;煤气通过阻力大;易腐蚀、易磨损、易堵塞,维修费用高,寿命短。近年来有的采用三级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仍为分炉配置。由于逐级回收,余热回收率有所提高。但采用波形水管,煤气大致沿水管平行流动,因而其不足之处在于:传热效果仍不甚佳,阻力仍较大,设备台数多,消耗钢材多,投资大;波形管结构复杂,加工、维修均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造气上、下行煤气废热集中回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造气上、下行煤气废热集中回收器的结构是:在箱体的一端连接着渐扩管,另一端连接着渐缩管,渐扩管、渐缩管上均装有防爆门。在箱体的底部装着具有密封装置的落灰管。箱体内靠近渐扩管端装着互相并联连接的锅炉管束,靠近渐缩管端装着互相串联连接的水加热器管束,其管束均由互相连通的管排组成。锅炉管束的上连接管12与箱体外部的上连通管连接,上连通管通过上升管与设置在箱体上部的蒸汽聚集器的侧壁连接。锅炉管束的下连接管9与箱体外部的其上装有排污口的下连通管连接,下连通管又通过下降管与蒸汽聚集器的底部连接。在靠近渐缩管端的水加热器管束的下连接管上有进水口,水加热器末端管束的下连接管上有出水口,其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蒸汽聚集器的进水口及其他锅炉连接。
锅炉管束和水加热器管束的管排呈半梯形,排与排的换热管互相交错排列。
落灰管的密封装置是在落灰管下面设置水槽,落灰管末端伸入水槽中形成水封;或在落灰管端部安装活动的杠杆式密封门。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回收器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回收器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管排组成的管束示意图;
图4是图3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造气上、下行煤气废热集中回收器的结构是:在箱体1的一端连接着其上装有防爆门2的渐扩管3,另一端连接着其上装有防爆门4的渐缩管5。箱体的底部装着3个落灰管6,落灰管的末端伸入水槽7中,形成水封。箱体内靠近渐扩管端装有10组锅炉管束8,每组管束由4排管排通过连接管9、10、11、12连通,每排管排又由20根互相连通的换热管组成,每组管束的管排呈半梯形,排与排的换热管互相交错排列(如图3、图4所示)。每组锅炉管束的上连接管12与箱体外部的上连通管13连接,上连通管上装有5根上升管14,上升管又与设置在箱体上部的蒸汽聚集器15的侧壁连接。锅炉管束的下连接管9与箱体外部的下连通管16连接,下连通管上还装有排污口17和5根下降管18,其下降管与蒸汽聚集器的底部连接。蒸汽聚集器上装有压力表19、安全阀20、放空阀21、主汽阀22,蒸汽聚集器一端侧面装有水位计23,另一端部开有进水口24。箱体内靠近渐缩管端装有4组水加热器管束25,每组管束的结构与锅炉管束的结构相同(如图3、图4所示),管束与管束之间串联连接。在靠近渐缩管端的第一组管束的下连接管上开有进水口26,第四组管束的下连接管上开有出水口27。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蒸汽聚集器的进水口及其他锅炉连接。为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可根据生产能力设计成不同煤气处理量的回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学院,未经河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2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