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引风式全火燃气烤箱灶头无效
| 申请号: | 90221828.X | 申请日: | 199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汉臣 |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引风式全火 燃气 烤箱 灶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燃气烤箱灶的燃烧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某些生产灶具厂家对从国外引进的燃气烤箱灶燃烧器的改造、消化和提高。
现在我国不少厂家从罗马尼亚、意大利引进一种燃气烤箱生产技术,其燃烧器(灶头)仅在外围有火焰而中心部位无火,这对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全火做炊极不适应,尤其是不适于煎、炒、炸、烹的中式做餐技艺和习惯。如邢台化工机电厂所产的牛城牌燃气烤箱灶及石家庄、广州等地灶具厂所产的同类产品虽然都有三个喇叭状纵向引射式一次进风的燃气烤箱灶头,但都因只有一次引风而无二次引风,烟气中一氧化碳高达0.044%(据北京燃气燃具检验站89-K-048号实验报告)外围有火而中心部位无火,致使尖底锅底部位温度过低而锅腰、锅沿部位又温度过高,给炒菜、铬饼、炸食带来极大不便,并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包括平底锅在内均由于外围火焰展开过大,使部份火力超出锅底而造成热力浪费。由此而大大影响了此种整体结构较先进的国外技术产品在国内难予大量生产、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经消化、改造和提高了的结构合理、有二次引风助燃功能、内外全火充分燃烧、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大大减少,既适应了中国国情、仍能便于与原灶配套安装使用的燃气烤箱灶头。当然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灶头制成单眼、双眼普通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 是由一个特定形状的铸铁燃烧盖或一个金属网罩利用第一次混合气射流势能提供了一个二次引风补气助燃的燃烧体;一个纵向喷射燃气、一次引风的喇叭状混合管;1-2个耐火纤维密封垫圈;1-2个环状铸铁压圈,用2-4条螺栓组合安装来完成内外火焰全火燃烧。
燃烧盖为一圆形铸铁制件,中心大孔为二次引风补气的上通道,又形成一个燃烧区,外侧有立缝状燃烧环为主火区,立缝状燃烧环与中心大孔之间有5-10对燃烧细孔形成内层付火区;燃烧盖下面在中心大孔边沿内侧有一凹形环槽或凸环用于与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吻合定位;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为铸铁制件,截面呈形,空气经由外侧通向中心的3-4个横孔进入补气通道,通道下部为锥状,锥底有一细孔,利用第一次混合气的射流势能,提供了二次空气与燃气再混合的喷孔射流,从而增强了引风,加大了燃烧区的空气助燃和火焰;原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经截短、扩孔改进后加上隔热耐火纤维密封垫将上述装置安装其上,并用一环状铸铁压圈通过螺栓整体固定,即可组成一个完整的二次引风式全火燃气烤箱灶头,并在燃烧盖上端面涂以远红外辐射涂层以增强热辐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有中心二次引风补气通道和主付火区的燃烧盖或合金燃烧网罩,以及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与改进了的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等结构,不仅有利于燃气均匀分布,同步燃烧,更突出的是增设了二次引风补气和内层付火区,从而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全火充分燃烧,热值高,燃料消耗少,污染小,烟气中一氧化碳降至0.0277%(据北京燃气燃具检验站初测),做餐快,烹调质量高,使国外先进技术更适宜我国国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以下的附图给出,本实施例给出的是燃烧盖结构的二次引风式全火燃气烤箱灶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如图:①为燃烧盖,②为立缝状燃烧环(主火区),③燃烧细孔(付火区),④凹形环槽或凸环,⑤二次引风补气通道,⑥一次混合气射流二次引风喷孔,⑦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⑧燃烧盖座,⑨分气室,⑩横向进气孔,⑾环状压圈,⑿螺栓,⒀隔热耐火纤维密封垫,⒁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⒂喇叭状混合气室,⒃引射混合管入口,⒄远红外涂层,⒅燃气喷咀。
隔热耐火纤维密封垫⒀为用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制成环状圈;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⒁可用铝或铸铁铸造成形;环状压圈可用厚壁钢管材制成;其余用铸铁铸造。
将燃烧盖①置于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⑦上端面的燃烧盖座⑧上面,将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⒁的上端面放置一个隔热耐火纤维密封垫⒀后,插入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⑦的下端面孔内用环状压圈⑾将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托住,再用螺栓⑿将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⑦和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⒁紧固为一体,远红外热辐射涂层⒄涂在铸铁燃烧盖①的上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汉臣,未经李汉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1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讲电控防盗门锁
- 下一篇:一种书写邮政编码规范化的标准信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