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连续真空烧结炉无效
| 申请号: | 89210197.0 | 申请日: | 1989-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10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久;姚玉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胜久 |
| 主分类号: | F27B5/04 | 分类号: | F27B5/04 |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聪久 |
| 地址: | 辽宁省抚顺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连续 真空 烧结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炉,是一种主要用于粉末磁性材料烧结的自动连续真空烧结炉。
目前,我国生产用的烧结炉是六十年代初的扩散炉产品,这种扩散炉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各种行业烧结工艺的要求,特别不适应稀土磁性材料连续烧结的工艺要求,其主要缺点是:①只有一个恒温区,满足不了钕铁硼磁性材料需要三个恒温区的连续烧结工艺。②烧结效率低,每次烧1~4公斤左右,每天最多烧结2~3炉。③成品率低,仅在20~40%左右。④耗电量大,已有的扩散炉每次烧结需两次升温,时间长,设备空载运行时间长,因此耗电量大。⑤抽真空时间长,真空度低,不能满足高真空烧结的工艺要求。⑥真空管道系统设计不合理,在完成二次长时间升温和温度稳定烧结后,真空管道要在温度1200℃的高温下退出,在室温自然冷却,此工艺反复几次之后,真空管道就要弯曲变形,从而缩短使用寿命,1~3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真空管道,因此,需停产检修,严重影响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已有扩散炉的严重缺点,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主要适应钕铁硼磁性材料三个不同恒温区烧结工艺的要求,高效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的自动连续烧结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炉由三个烧结炉构成连续真空烧结系统,各烧结炉包括烧结箱、烧结管道、真空机组、磁力推动器、磁力推动器管道、装料箱、高真空插板阀、冷却箱。在一号烧结炉的出料口和二号烧结炉的入料口连接有封闭输料箱。
本实用新型的磁力推动器分内磁力推动器和外磁力推动器,内磁力推动器由圆柱形的永久磁铁和不锈钢推动杆粘接制成。外磁力推动器为一个圆环形的永久磁铁,套在内磁力推动器管道的外部,移动外磁力推动器,内磁力推动器即向前运动,推动炉料。装料箱由钢铁材料制成,装料箱中设有料盒推拉杆,在第一次装料时,装入两盒炉料,并排放置,磁力推动器先将第二盒炉料推入烧结箱烧结,完成第一温区的烧结之后,料盒推拉杆将第二盒炉料推在烧结管道径向位置,然后磁力推动器将第三盒炉料推入烧结箱的烧结管道区烧结。磁力推动器管道、装料箱和烧结管道成直线,依次水平焊接。三号炉的高真空插板阀有两个,一个是料箱高真空插板阀,位于装料箱和烧结箱之间的烧结管道中部,另一个是冷却箱高真空插板阀,位于冷却箱和烧结管道活接头之间,当进入三号烧结炉的炉料最后一道烧结工序完成之后,需将第二批炉料装入三号炉装料箱,由于是连续烧结,并保持烧结管道中的真空状态,因此,要在料箱打开之前,将装料箱高真空插板阀插下,出料的时候也是这样,先将冷却箱高真空插板阀插下,然后打开冷却箱出料。一号炉只有一个料箱高真空插板阀,二号炉有两个高真空插板阀,高真空插板阀与不锈钢管道采用橡胶垫圈密封连接。在一号炉、二号炉完成两个恒温区的连续烧结之后,插下二号炉冷却箱高真空插板阀,从二号炉冷却箱取出炉料,送入三号炉,完成第三个恒温区的烧结。
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炉在真空泵与烧结箱抽真空管道和装料箱或冷却箱抽真空管道上,各设一个真空蝶阀,当装料后或出料后,打开料箱抽真空管道蝶阀或冷却箱抽真空管道蝶阀,对破坏了真空的部分抽真空,如此往复。
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的三个烧结箱由耐火材料、加热部件制成,内部为圆柱形,外部为方形。由于烧结管道在安装时要通过烧结箱体,为避免烧结箱体内径过大,而造成温度梯度过大,产生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因此,在一号炉烧结管道和三号炉烧结管道的出料口,设计有管道活接头。冷却箱由外箱和内箱组成,内、外箱之间通入循环水冷却。在一号炉和二号炉之间装有封闭输料箱,内部有一个无磁连续推拉杆,用其将一号炉完成第一个恒温温度烧结的炉料拉到二号炉烧结管道口,用二号炉的磁力推动器将炉料推入二号炉烧结管道烧结。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1号炉、2号炉的结构简图。
图2为3号炉的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胜久,未经吴胜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0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