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暖气炉无效
| 申请号: | 89202701.0 | 申请日: | 1989-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8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培杰 |
| 主分类号: | F24B9/02 | 分类号: | F24B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天津市北郊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暖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采暖炉。
在本实用新型实现之前,利用烧煤作为热源的民用暖气炉(俗称土暖气)的基本结构是:炉体上的水循环加热层一般都是围绕在炉膛的周围,目的是增大热水从炉膛中吸收热量的热传导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但这样的结构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循环回到加热层中的水温一般都比较低,这就对炉膛起了降温作用,从而使炉膛内生火很困难,燃烧正常时由于炉膛内温度的降低使燃煤燃烧不充分,降低了燃煤的使用效率,从而热水层中的热量也可以通过加热层的外壁散发到大气中。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采暖炉均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量的热量通过烟道或烟筒外壁散发到大气中,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余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暖气炉,从而达到可以使燃煤充分燃烧,充分利用燃煤释放的热量,节约能源,提高热交换效率及一炉多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在炉口部分有一个由温水层、烟道、隔热夹层组成的预热层,由传热板和隔热夹层组成的加热层共同构成的循环水预加热层;在炉膛的中、上部有一个由吸热板、传热板组成的传热层,炉口部位有一个热反射盖;炉体的最外侧有一层隔热棉。在炉膛的下部有一层耐火灰作为保温层,炉口处有一层保温盖;炉体的下部有一灰斗和底托。
所述的环形循环水预加热层中,所述的烟道可以处于预热水层的中心,并被预热层的水所包覆以使所述烟道中的热量尽可能多的被预热层中的循环水吸收并预热;所述的热水层和预热水层之间被中空的隔热夹层隔开,以防止热水层中的热量散失到预热层中的低温水中。在所述的热水层中有一出水管,预热层中有一回水管。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为烟道,2为预热层,3为热水层,4为隔热夹层,5为吸热板,6为传热板,7为出水管,8为回水管,9为炉壁,10为炉条,11为灰斗门,12为炉托,13为隔热棉,14为热反射盖,15为保温盖。
所述的循环水预加热层呈环形围绕炉体的上部,并由温水层、烟导1,隔热夹层4组成的预热层2,由传热板6和隔热夹层4组成的加热层共同构成。所述烟道1的进口可以在循环水加热层的前侧,出口在循环水预加热层的后侧,所述烟道1的截面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为增加热交换面积最好采用矩形。烟道1在所述预热层2的中心环绕炉体,当排烟时,烟气可以从进烟口分别从围绕炉体上部二侧的环形烟道排至排烟口,并在排烟的过程中与预热层2中的水进行交换。
所述的隔热夹层4可以为二层中心相隔一定距离的环绕炉体的金属板,中间部分充满隔热棉,以达到良好的隔离预热层和热水层的效果。
所述的热水层3上沿有一出水管7,预热层下沿有一回水管8。
所述的传热层由吸热金属板5和环形金属传热板6构成。环形传热板6与所述的隔热夹层4共同构成预加热层中的热水层3。在所述环形金属传热板6上均匀焊接着环形如图所示的金属吸热板5,以使所述炉膛及炉口上部空间的热量能够通过吸热板5传导到传热板6上,从而达到加热循环水的目的。
在炉体炉膛下部的内侧套有市售的耐火灰,在整个炉体的外侧及所述预热层2的上沿包有一层市售的隔热棉13作为保温层,以使燃煤在燃烧时不会产生任何热量损失。
炉体的炉口处,在所述吸热板5的上沿可以排有金属炉圈,作为热反射盖14,以保证在使用时炉口处散发的热量被反射回炉膛和炉口。在所述整个炉体的上沿的保温层外侧还有一层炉圈作为保温盖15,以防止由热反射盖14散发出的热量散发到炉体之外,从而达到了使炉体内的热量完全用于加热循环水预加热层中的循环水的目的。
在炉体的下部有灰斗,在所述灰斗与炉膛之间有炉条10相隔,在所述灰斗的前侧有一灰斗门11,所述灰斗的下部是炉托12。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预加热层处于炉体中温度最高的部分,从而热交换面积较大,并充分利用了烟道的余热对循环水进行预加热,然后再进行加热,使循环水吸热快,升温快,由于保温性好,可以保证燃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的绝大部分用于加热循环水,从而保证了循环水在出口处的温度达到90~100℃,而且可以使燃煤得到充分的燃烧,耗煤量与同类产品相比可节约1/3~2/5,非常适用于一般家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培杰,未经陈培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2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