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金属镍为主的轻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无效
| 申请号: | 85105389.0 | 申请日: | 1985-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5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英;陆信兮;李承列;黄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华东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C5/27 | 分类号: | C07C5/27;B01J29/20 |
| 代理公司: |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书桁 |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为主 轻质正构 烷烃 临氢异构化 催化剂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以金属镍为主的轻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通过催化转化,使轻质正构烷烃转化成相应的异构烷烃,以提高轻质烷烃的抗爆性能。
轻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一般采用的催化剂其活性组份都是以贵金属铂或钯组成的,或为铂与钯混合物载于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高表面的固化上制成。
目前应用的工艺方法主要有英国石油公司的C5-C6异构化法、壳牌公司的HYsomer法及HYsomer与联合碳化物公司Isosiv法结合的完全异构化法。
英国石油公司C5-C6异构化法的低温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它的活性组份为贵金属铂载于氯化的氧化铝单体上,单程转化率高,但对原料中的水、硫比较敏感,并有一定的“三废”问题,更主要是使用贵金属为主要活性组份。
壳牌公司的高温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它的活性组份为贵金属铂载于沸石担体上,对水、硫不太敏感的,原料精制要求不很苛刻,对设备无腐蚀,无“三废”问题,但仍然使用价格昂贵的铂为催化剂活性金属主要组份。
目前在世界上所发展的轻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所用的活性组份都是以贵金属铂、钯或铂和钯混合载于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高表面的固体上,价格昂贵的贵金属,使催化剂的成本提高,且带来贵金属回收的问题。
基于以上事实本发明是以非贵重金属镍为活性金属主要组份,添加少量的贵金属钯或铂载于沸石和薄水铝石(r-Al2O3H2O)混合担体上。
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合成的钠型丝光沸石用酸及酸性盐溶液,如HCl和NH4Cl溶液,在恒温(80-130℃)中分别交换,使之制成SiO2/Al2O3(摩尔比)为13-40,氧化钠含量为0.01-0.1%(重)的氢型丝光沸石。
氢型丝光沸石和薄水铝石以(40-80)∶(60-20)均匀混合,加入一定量的镍盐和钯盐,如硝酸镍和氯化钯混合溶液,经混合、液压、捏合,用稀HNO3调湿,达到适当的湿度,再挤压、成型、烘干。烘干后的催化剂在400-600℃,恒温1-8小时,冷却后即制得该催化剂。
用上述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适用于硫含量<5PPM,苯和C7+<2%(重),无游离水的C5-C6轻质正构烷烃为原料的临氢异构化。它的活性、稳定性、再生性好。
实施例1:
将钠型丝光沸石用0.5NHCl和NH4Cl溶液在恒温80℃条件下分别交换,使之具有SiO2/Al2O3为15/1(摩尔比),氧化钠含量为0.06%(重)的氢型丝光沸石。
取氢型丝光沸石8克和薄水铝石2.67克,均匀混合,加入6毫升硝酸镍溶液(0.0855克镍/毫升)和0.3毫升氯化钯溶液(0.01克钯/毫升)的混合溶液后,再加入稀HNO3溶液,经捏合滚压直至物料湿度合适为止,用成型机成型。成型后催化剂置于干燥器中,110℃干燥4小时后取出,装入炉中升温活化,从室温升到500℃恒温3小时,降温冷却,即得成品催化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镍-钯催化剂用C5-C6轻质正构烷烃异构化在通常的临氢异构化条件下所取得活性、稳定性实验数据列于表-1。
由表-1中看出该催化剂用于C5-C6轻质正构烷烃异构化时,转化率高,产物中C1-C4含量较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较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镍-钯催化剂在通常的临氢异构化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实验,实验数据列表-2
*试验条件:压力=20kg/cm2,重量时间空速=2时-1,反应温度=260℃,
H2/油=4/1(摩尔比),原料为正戊烷。
由表-2中看出,本发明的镍-钯催化剂,在临氢条件下,运转300小时,温度只从260℃提取265℃,在265℃条件下运转193小时,异戊烷产率维持65%,说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华东化工学院,未经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华东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