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05109.7 | 申请日: | 2023-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3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助;吴锡科;周海彭;杨建先;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特伟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东莞市中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1 | 代理人: | 姚美叶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绕线机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和导线机构对导线运输时张紧度较差容易偏移导线机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侧壁安装有导线机构,通过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导线机构中导线拉扯的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定位轴、电机定子、伸缩气缸、滑动安装板、第二伺服电机、绕线杆、导线轮、导线槽、整线块、卯线块、裁线块和夹持板。本发明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不需要再缠绕后运输至下一程序中进行整流子压合、勾线和定线了,提高了绕线机的绕线效率,同时也能能够有效的减少导线耷拉偏离导线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在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缠绕导线,但是现在的导线在缠绕后还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将绕完线的电机定子进行压合整流子,随后进行勾线和定线,从而使得电机定子导线缠绕浪费的作业站较多,且作业站中需要人工对其看守,导致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并且电机定子在缠绕导线时需要导线机构对其进行定位,但是导线在运输的时候张紧度较差,使得导线容易出现耷拉偏移导线机构,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全自动绕线机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电机定子缠绕效率较低和导线机构对导线运输时张紧度较差容易偏移导线机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侧壁安装有导线机构,通过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导线机构中导线拉扯的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用于对送料盘中的物料进行接收定位;
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定位轴、电机定子、伸缩气缸、滑动安装板、第二伺服电机、绕线杆、导线轮、导线槽、整线块、卯线块、裁线块和夹持板,所述绕线杆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夹持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侧壁与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定位轴相连接,所述定位轴远离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机定子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伸缩气缸的圆周侧壁与框架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滑动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底端与伸缩气缸呈滑动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侧壁与滑动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绕线杆远离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与导线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绕线杆的内部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的一端穿过绕线杆延伸至外部。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远离电机定子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的活塞杆端部相连接,而绕线杆的一端与夹持板的圆周侧壁相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与电机定子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以电机定子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整线块、卯线块和裁线块位于电机定子的顶端,所述卯线块位于整线块和裁线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固定板、线盘放置架、导线盘、重力张紧盘和气缸张紧盘,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框架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以框架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线盘放置架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导线盘位于线盘放置架靠近框架的一端,所述导线盘以固定板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重力张紧盘和气缸张紧盘位于导线盘的底端。
全自动绕线机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组装好的电机定子放在送料盘中,然后启动送料盘带动电机定子的端部插入定位轴的内部,然后启动伸缩气缸,通过伸缩气缸带动绕线杆端部的夹持板对电机定子进行固定,同时将送料盘收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特伟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特伟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5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