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警示轮槽磨损程度的滑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455264.5 | 申请日: | 2023-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1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焦锋;李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克明峻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5/06 | 分类号: | B66C15/06;B66C13/00;F16H55/5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侯小幸 |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警示 磨损 程度 滑轮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警示轮槽磨损程度的滑轮及其加工方法,涉及滑轮的使用与生产技术领域。该滑轮包括轴承与滑轮体,滑轮体外圆侧为轮槽,轮槽包括两侧的轮槽壁,轮槽壁包括内轮槽壁与外轮槽壁,轮槽壁与钢丝绳接触部位称为易磨损部A,其壁厚为L,易磨损部A呈环状,左右两侧的易磨损部A环体内部内设置有若干个着色物料填充孔,着色物料填充孔的布置方式为沿环体点状分布,其内部填充有着色物料;着色物料填充孔底面距离易磨损部A的内轮槽壁的距离为壁厚L的20%~30%,着色物料填充孔为闭合孔洞。本发明使维护人员通过目测钢丝绳颜色变化就可以了解滑轮的磨损程度,可以防止下线的滑轮还没有达到使用极限,造成浪费;同时还保证了生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轮的使用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警示轮槽磨损程度的滑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滑轮广泛用于起重运输、港口装卸、机械制造、冶金、矿山、建筑安装等涉及安全生产中需要物料搬运的特种设备领域。现有滑轮的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主要由轴承1和滑轮体2组成,钢丝绳3 缠绕在滑轮体2的轮槽中。钢丝绳3 在运动过程中和滑轮体2不可避免的产生摩擦,对滑轮体2的轮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磨损。由于滑轮多使用于高温、粉尘、辐射等恶劣环境中,且滑轮外侧一般安装有起防护作用的滑轮罩使得滑轮的磨损不易被发现,并且滑轮体的磨损程度不易测量。为了避免由于滑轮过度磨损造成安全事故,大多数使用单位都会根据使用经验定期更换滑轮,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造成大量仍有富裕使用寿命的滑轮提前下线,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滑轮存在质量差异,同样存在个别滑轮在更换前已经磨损过度的情况,形成安全隐患,而磨损的滑轮体继续使用,则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滑轮,使得轮槽磨损程度可视化,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使用滑轮,同时实现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所用滑轮存在磨损程度不易测量,容易导致仍有富裕使用寿命的滑轮提前下线或者是磨损过度的滑轮继续使用,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警示轮槽磨损程度的滑轮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警示轮槽磨损程度的滑轮,包括轴承与滑轮体,所述轴承置于滑轮体的中部轴线处,所述滑轮体外圆侧为轮槽,所述轮槽包括两侧的轮槽壁,所述轮槽壁包括内轮槽壁与外轮槽壁,所述轮槽壁与钢丝绳接触部位称为易磨损部,所述易磨损部的壁厚为L,即内轮槽壁与钢丝绳接触的部位与外轮槽壁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易磨损部与滑轮体的圆状相匹配,呈环状,且以滑轮体的中间纵截面对称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圈易磨损部,每圈易磨损部的环体内部内设置有若干个着色物料填充孔,所述着色物料填充孔的布置方式为沿环体点状分布,所述着色物料填充孔的内部填充有着色物料;所述着色物料填充孔底面距离易磨损部的内轮槽壁的距离为壁厚L的20%~30%,所述着色物料填充孔为闭合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克明峻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克明峻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552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