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系统、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27520.5 | 申请日: | 2023-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吕东建;李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6/00 | 分类号: | F25B6/00;F25B5/00;F25B41/40;F25B49/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瑾 |
| 地址: | 52363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联式 系统 末端 冷媒 流量 分配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气管、总液管、N个室外机、M个室内机、支路组件和M个电子膨胀阀和M个传感组件,所述支路组件包括N个第一气管支路、N个第一液管支路、M个第二气管支路和M个第二液管支路,每一第一气管支路和每一第一液管支路均对应一个室外机,每一第二气管支路、每一第二液管支路、每一电子膨胀阀和每一传感组件均对应一个室内机,所述总气管用于传输汇聚的气态冷媒,所述总液管用于传输汇聚的液态冷媒,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气管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室外机的第一端口,另一端接入所述总气管,所述第二气管支路的一端接入所述总气管,另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室内机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一液管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室外机的第二端口,另一端接入所述总液管,所述第二液管支路的一端接入所述总液管,另一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室内机的第四端口,所述电子膨胀阀串接在所述第二液管支路上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二液管支路的液态冷媒流量,所述传感组件用于采集对应的所述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蒸发器出口温度和蒸发器出口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组件、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和/或所述室内机的回风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出口上,以检测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出口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出口上,以检测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出口压力。
3.一种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一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和蒸发器的出口压力;
将每一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和蒸发器的出口压力上传到对应的室外机;
所述室外机依据对应的室内机的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和蒸发器的出口压力,计算每一室内机的制冷负载;
所述室外机依据对应的室内机的制冷负载,计算室内机的负载修正过热度,并将室内机的负载修正过热度发送至对应的室内机;
所述室内机依据所述负载修正过热度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使所述室内机的末端过热度调整为所述负载修正过热度,其中,所述室内机的末端过热度为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温度与蒸发器的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差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下述公式计算第m台的室内机的制冷负载load(m):
其中,Kp为控制比例系数,Ki为控制积分时间,em(k)为第m台室内机第k次采集的温度控制偏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式系统末端冷媒流量分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设有送风温度控制模式和回风温度控制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处于送风温度控制模式时,所述第m台室内机第k次采集的温度控制偏差em(k)依据如下公式获得:
em(k)=Tm送(实际)-Tm送(目标),
其中,Tm送(实际)为第m台室内机的实际送风温度,Tm送(目标)为第m台室内机的目标送风温度;
当所述室内机处于回风温度控制模式时,所述第m台室内机第k次采集的温度控制偏差em(k)依据如下公式获得:
em(k)=Tm回(实际)-Tm回(目标),
其中,Tm回(实际)为第m台室内机的实际回风温度,Tm回(目标)为第m台室内机的目标回风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75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