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莴笋杂交授粉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01972.9 | 申请日: | 2023-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才;俞诗亮;任丽;刘亮希;巫都;胡文兵;杨盛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周芸婵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莴笋 杂交 授粉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莴笋杂交授粉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剪去母本花序的花瓣并暴露出花药管;步骤2、去除母本花序的中间区域的小花;步骤3、将花药管从柱头上提出,完成对小花的去雄;步骤4、用清水反复对去雄的小花进行冲洗直至无乳液及破损花器残留,然后吹干水分;步骤5、将目标父本的花药涂抹于已去雄的母本柱头上完成授粉;步骤6、授粉后,待花序着生出白色伞状冠毛、花序苞叶呈黄棕色时即可采收得到杂交种子。本发明通过去除花序中间区域小花,能有效的提高去雄的效率,同时能够使其去雄更为彻底,提高“真”杂交结实率;并且本发明中的方法实现了85%的杂交结实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莴笋杂交授粉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莴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作物,其经济、食用价值较高。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绝大部分的莴笋品种选育采用的是自然变异选择育种的方式,莴笋作为高度自交结实的作物,存在自然杂交率极低,创制新品种困难大,选择少,方向性不确定的因素。
基于此,通过人工授粉可提高杂交的结实率。在人工杂交过程中,首先是去掉母本的花瓣,然后将花瓣中尚未散开的雄蕊去除(去雄),然后再将父本散开的花粉轻轻地涂抹到母本的柱头上,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杂交授粉过程。
但是由于莴笋花的花序由多个小花组成,每个小花里面都有全套的生殖器官;目前传统的去雄手法在不对小花进行任何处理(即,剪去花瓣)的前提下直接对莴笋上所有的小花进行去雄,这种去雄手法存在去雄不干净、杂交后代率低以及去雄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
基于此,亟需一种具有去雄快、去雄干净且杂交后代率高莴笋杂交方法。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莴笋现有传统的去雄手法存在去雄不干净、杂交后代率低以及去雄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不利于创制新品种,,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莴笋杂交授粉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莴笋杂交授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剪去母本花序的花瓣并暴露出花药管;
步骤2、去除母本花序的中间区域的小花;
步骤3、将花药管从柱头上提出,完成对小花的去雄;
步骤4、用清水反复对去雄的小花进行冲洗直至无乳液及破损花器残留,然后吹干水分;
步骤5、将目标父本的花药涂抹于已去雄的母本柱头上完成授粉;
步骤6、授粉后,待花序着生出白色伞状冠毛、花序苞叶呈黄棕色时即可采收得到杂交种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母本为当日开放且未散粉的花序。
进一步地,步骤1中剪去花瓣伸出部分的1/3~1/2并让花药管顶端与花瓣的剪口齐平,且花药管未破损。
进一步地,步骤3中提出的花药管具有完整的形态。
进一步地,步骤5中授粉时,母本花瓣开展平整,花柱伸出,柱头呈“Y”形开张;父本为柱头伸出花药管,花柱及柱头上可见黄色小颗粒花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用于莴笋杂交授粉装置,包括:
支撑板,位于支撑板上的连接件,与连接件均连接且位于支撑板两侧的收集单元和切割单元,收集单元和切割单元通过连接件连通,切割单元用于去除花序中间区域小花;以及与收集单元连接且用于去除剩余小花花药管的去雄件;
收集单元包括与连接件连接且位于支撑板一侧的收集腔,位于收集腔外顶壁上且与收集腔连通的真空泵,去雄件与收集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1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