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处理剂及废矿物油的再生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28965.0 | 申请日: | 202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3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2;C02F1/56;C10G3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处理 矿物油 再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处理剂及废矿物油的再生处理方法,该复合处理剂用于对含废矿物油废水进行破乳絮凝处理,以1000㎏含废矿物油废水为例,所述复合处理剂包括如下质量的原料:非离子型破乳剂:1~5㎏;聚合氯化铝:0.5~1.5㎏;聚丙烯酰胺:1~3㎏;羧基改性普鲁兰多糖:1~2㎏。本申请采用该复合处理剂对含废矿物油的废水进行破乳絮凝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微塑料含量,并提高废矿物油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处理剂及废矿物油的再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机油储存容器进行破碎回收处理过程中,容器中的残余机油将与冲洗废水混合形成稳定的悬浮状乳液。该乳液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容易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乳液中的废矿物油进行回收处理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当前对含废矿物油废水的处理多以破乳剂、絮凝剂为主要助剂,其中破乳剂可破坏悬浮乳液的结构脱稳,使乳液中的油和水发生分离;絮凝剂则能够吸附乳液中的泥沙、胶体等固体杂质,促使其凝结沉降,从而实现废矿物油的回收目的。
然而常规絮凝剂对储存容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絮凝效果较差,废水经处理后残留有较多的微塑料,排放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有效降低含废矿物油废水中的微塑料的含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处理剂及废矿物油的再生处理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处理剂,用于对含废矿物油废水进行破乳絮凝处理,其特征在于,以1000㎏含废矿物油废水为例,所述复合处理剂包括如下质量的原料:
非离子型破乳剂:1~5㎏;
聚合氯化铝:0.5~1.5㎏;
聚丙烯酰胺:1~3㎏;
羧基改性普鲁兰多糖:1~2㎏。
上述技术方案中,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用以使油水乳液脱稳,促使油水分层,以实现废矿物油的回收。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均为絮凝剂,用以吸附捕集乳液中的泥沙、胶体和部分微塑料(<5mm的颗粒),从而通过桥连作用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并与油水分离。
而上述羧基改性普鲁兰多糖一方面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活性基团,具有良好的吸附架桥作用,能和微塑料产生很多连接并形成絮凝物。另一方面,其能够与聚合氯化铝配合形成多核羧基络合物,具有吸附和电中和特性,增强其絮凝效果,对非极性的微塑料具有优异的捕获能力。进而能够显著提高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
优选的,所述羧基改性普鲁兰多糖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普鲁兰多糖溶解在水中,得预混液A;将等摩尔的氨基硅烷偶联剂和琥珀酸酐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预混液B;将预混液A与预混液B,搅拌反应,经冷冻干燥后即得。
优选的,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5~7h。
优选的,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0~-40℃。
通过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和琥珀酸酐一同配合,将羧基引入普鲁兰多糖中,能够促使普鲁兰多糖与聚合氯化铝形成多核羧基络合物,提高其对微塑料的絮凝作用,降低废矿物油中的微塑料含量。
上述羧基化反应中,琥珀酸酐首先与氨基硅烷偶联剂发生酰胺化反应,然后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硅羟基与普鲁兰多糖中的羟基缩合,从而将羧基引入普鲁兰多糖分子中。
优选的,所述普鲁兰多糖和氨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8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煤矸石笼墙施工工艺
- 下一篇:促凝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