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20427.1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8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韶辉;张成龙;付维诺;张立国;张振梅;王嘉忆;李梅丛;姜晓倩;段鑫;田春生;杨龙;张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00 | 分类号: | E05B8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地址: | 264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锁 开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内开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下壳上,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配合的止动爪和卡板;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连接有轴,所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壳和下壳的孔内;所述内开启臂以所述轴为中心旋转地容纳在下壳与上壳所构造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内开启臂转轴传统的安装方式,减少零部件,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转轴强度,同时使得内开启机构及整个锁体结构更加简捷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属于汽车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的内部开启是通过拉动内开手柄驱动锁体的内开启机构,再通过内开启机构驱动止动爪转动以执行相应的解锁动作,现有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部分包含多个部件,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可以使门锁完成开启功能。常规门锁采用的内开启机构,通常需要专门的支架结构或者在锁壳体上成型特定结构进行支撑,且对应的轴零件需要有铆接等工序,造成零部件较多及工艺复杂的问题。
例如,作为内开启机构最主要的一个传动部件,内开启臂需要将内开拉线对其自身产生的旋转扭矩稳定的传递给止动爪拨臂,这对于内开启臂转动安装结构的强度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的内开启臂的安装轴普遍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锁壳体上,这种安装方式不仅加工复杂、零部件较多,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强度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该机构能够有效减少零数量、增加内开机构强度且简化组织步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门锁的内开启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内开启臂,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锁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下壳上,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配合的止动爪和卡板;
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连接有轴,所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壳和下壳的孔内;
所述内开启臂以所述轴为中心旋转地容纳在下壳与上壳所构造的空间内。
所述轴的两端为阶梯结构,其一端具有直径较大的凸台,另一端具有直径较小的凸台;
所述轴通过直径较大的凸台与下壳配合,所述轴通过直径较小的凸台与上壳配合,直径较小的凸台贯穿上壳后与卡簧卡接;或者,
所述轴通过直径较大的凸台与上壳配合,所述轴通过直径较小的凸台与下壳配合,直径较小的凸台贯穿下壳后与卡簧卡接。
所述内开启机构配置在前门锁时,所述内开启臂作为一个独立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轴上。
所述内开启臂具有通过内开拉线与内开手柄相连接的内开启端、驱动止动爪拨臂转动的第一折弯结构,以及驱动内锁止臂以使门锁解锁的第二折弯结构。
所述轴上安装有作用于内开启臂上的内开启扭簧,所述内开启扭簧的一端挂接于内开启臂,另一端连接于下壳;通过所述内开启扭簧为内开启臂提供扭矩,使之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
所述内开启机构配置在配置有儿童锁的后门锁时,所述内开启臂被配置成两个部件:后门内开启臂和后门内开拨臂,所述后门内开启臂和后门内开拨臂均转动安装于所述轴上。
所述后门内开启臂、后门内开拨臂以及止动爪拨臂之间的关系为:内开解锁时,后门内开启臂驱动后门内开拨臂,后门内开拨臂驱动止动爪拨臂,止动爪拨臂驱动止动爪转动解锁。
儿童锁解锁时,所述后门内开启臂和后门内开拨臂具有联动关系,即所述后门内开启臂能够驱动后门内开拨臂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20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生产用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运输送变电设备的气垫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