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279090.5 | 申请日: | 202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27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方帆;孟如松;胡博;陈路;杨丹丹;周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马丽莲 |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给 式微 注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该自给药式微针包括可溶性微针尖端、微针主体以及活塞体,所述微针主体的中部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腔,所述微针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可溶性微针尖端,所述活塞体滑动连接于注液腔内;所述注液腔中位于可溶性微针尖端与活塞体上端之间的腔体设有用于储存药液的液体容纳腔,所述注液腔中位于活塞体下端的腔体设有用于容纳气体的气体容纳腔。其解决了目前微针结构无法快速注入药物的问题,通过微针后部的高压气体顶推微针内部的活塞体,可使活塞体对目标药物施加顶推力,使药物快速注入皮肤内部,从而实现了微针在短时间快速注射药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给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
背景技术
微针给药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的物理促透技术,由多个微米级的细小针尖以阵列的方式连接在微针基膜上组成,针体一般高10-2000微米、宽10-50微米。微针能定向穿过角质层,产生微米尺寸的机械通道,将药物直接置于表皮或上部真皮层,不用通过角质层即可参与微循环,发挥药理反应。
在针头材料上,由开始的金属钢针发展到钛合金针,再逐步发展至硅微针。而针头直径也由毫米级到如今的纳米级。随着制作工艺升级,皮肤创伤面积不断缩小,疼痛感逐渐减轻,患者依从度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由于金属和硅等材料制作的微针难以被皮肤吸收,故最新也发展出了可被人体吸收的微针。利用该技术可制成包裹药物的缓释微针贴,极大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但是微针给药是通过药物与皮肤下组织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形成驱动力,致使药物缓慢释放进入体内,该过程中受个体及环境差异影响,微针的吸收时间、药液注入流量以及皮肤局部吸收的量有限,会出现药液注入速度慢、药物注入时间无法控制等情况。因此如何能短时间内让药物快速通过微针前部进入体内亟需解决。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微针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一定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有效在短时间内向皮肤内部快速注入药物的微针,是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其解决了目前微针结构无法短时间内快速注入药物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其包括可溶性微针尖端、微针主体以及活塞体,所述微针主体的中部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腔,所述微针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可溶性微针尖端,所述活塞体滑动连接于注液腔内;所述注液腔中位于可溶性微针尖端与活塞体上端之间的腔体设有用于储存药液的液体容纳腔,所述注液腔中位于活塞体下端的腔体设有用于容纳气体的气体容纳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呈实心的圆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针主体的注液腔呈圆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容纳腔中填充有高压气体,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溶于皮肤前,可溶性微针尖端封堵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上端,所述活塞体静止置于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中部;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溶于皮肤后,高压气体顶推活塞体向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上端移动,所述活塞体顶推液体容纳腔中药液注入皮肤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体直径等于微针主体的注液腔直径,所述活塞体将注液腔中液体容纳腔与气体容纳腔密封分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体采用可溶性材料制成,所述微针主体采用难溶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气体的压力范围为8-10倍标准大气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针主体呈圆锥台结构,所述微针主体的侧面倾斜度与微针尖端的侧面倾斜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针主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微针主体的上端面与微针尖端的下端面的连接位置设有过渡圆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79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式手持高速钻
- 下一篇:一种鹿茸菇食用菌菌桶定量补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