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用的痰痂清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945621.3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99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赖其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胜钦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清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的痰痂清除器,包括:清除管,所述清除管包括呈前后布置的锥头和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周面处设有多个呈圆周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设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管体内设有呈前后延伸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清洁气囊,所述清洁气囊与所述管体的外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清洁气囊包括多个呈圆周布置的刮条组,所述刮条组包括多个前后布置的刮条,所述刮条组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刮条组中,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刮条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刮条与痰痂的剐蹭,使得痰痂与气管壁面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科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科用的痰痂清除器。
背景技术
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甚至发炎时,分泌液大量增加,无法被上皮细胞纤毛扇走,则形成痰液,无意识病人痰液产生后不能及时吸出,导致患者因下呼吸道分泌物结痂堵塞气管,需及时进行吸引操作,由于下呼吸道分泌物水分蒸发较快,易形成较浓的痰液附着在气管壁上,极难吸出,给病患带来痛苦。
现有的痰痂清除器在伸入呼吸道内或在清理痰痂时容易划伤呼吸道壁,现有的痰痂清除器在清除痰痂时,易把痰液往气管深处推动,清理效果不佳,容易给患者带来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科用的痰痂清除器,包括,清除管,清除管的中部设有呈前后贯穿设置的呼吸通道,清除管包括呈前后布置的锥头和管体,锥头与管体的相接处设有呈环形设置的海绵体,管体的外周面处设有多个呈圆周布置的第一凹槽,管体的外表面设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的前方,管体内设有呈前后延伸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凹槽连通;清洁气囊,清洁气囊与管体的外周连接且与第二流道连通,清洁气囊包括多个呈圆周布置的刮条组,刮条组包括多个前后布置的刮条,多个刮条互相连通,刮条组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在一个刮条组中,前后相邻的两个刮条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吸科用的痰痂清除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清除器的中部设有呈前后贯穿设置的呼吸通道,当该清除器伸入病人的气管时,呼吸通道的设置可保持病人的呼吸作用不受阻碍,清除器包括呈前后布置的锥头和管体,锥头的设置可便于穿入人体的呼吸道处,由于海绵体呈柔性设置且清洁气囊未充气时体积较小,亦可减少清洁管伸入器官时对人体呼吸道壁面的损伤,海绵体内可含有水分以用于对痰痂进行湿润,管体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布置的第一凹槽,每个第一凹槽对应一个刮条组设置,在一个刮条组中,前后相邻设置的两个刮条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当该清除管位于痰痂的位置时,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清除器或推拉清除管,通过刮条与痰痂的剐蹭,使得痰痂与气管壁面分离,部分痰痂可从第一通孔处进入第一凹槽,从而可实现对痰痂的收集,部分痰痂滑落至海绵体处,海绵体的设置有利于避免痰液流入气管深处的问题出现,第一流道可与外设的负压装置连通,即第二凹槽处可产生负压,从而对堆积在海绵体处的痰液进行吸引,有利于实现对痰痂或痰液的清除,减少患者的痛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清洁气囊呈环形设置且套设在管体上。
清洁气囊可呈环形设置且套设在管体上,即多个刮条组互相连接为一体,将清洁气囊与管体连接,并调节清洁气囊与管体的位置关系,即可使得每个第一凹槽对应一个刮条组设置,满足第一凹槽需要对痰液进行收集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刮条呈外突设置。
具体的,刮条呈外突设置,有利于使用者通过旋转或沿呼吸道推拉清除管,通过刮条与痰痂的摩擦,从而可实现对痰痂的清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刮条的外表面设有粗糙面。
刮条的外表面处设有粗糙面,粗糙面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刮条与痰痂的摩擦力,在刮条的前后移动或旋转时,可有效地实现对痰痂的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45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