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58286.7 | 申请日: | 2022-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7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聂涛;戴闽;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李俊楠 |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髋臼后柱 螺钉 导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包括导向器主体和起方向参照用的引导棒,导向器主体上连接有一便于把持的手柄,导向器主体的骨面抵接端上形成有抵接斜面,且导向器主体上开设有若干轴向贯穿导向器主体的克式针孔,引导棒连接于导向器主体的侧边位置处,引导棒呈回折状折弯结构,且导向器主体中的各克式针孔的轴线均平行于引导棒所形成的参照平面。本实用新型中呈回折状折弯结构的引导棒通过导线器主体可置于耻骨弓状线内侧缘起参照作用,植入后柱螺钉时,使可从骨盆缘上方尽量贴近真骨盆边缘植入,方向自外上斜向内下,让后柱螺钉可从髋曰内侧方形区皮质处露出骨盆内,完全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而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病例亦越来越常见。由于骨折部位较深,解剖结构复杂,髋臼壁较薄,加之骨折往往为粉碎性,又要求在手术时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类骨折多釆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内固定。这种方式在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也有因为螺钉进入关节导致内固定失败者。因此,在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的选择上仍在继续探讨。双柱骨折的传统治疗方式,一般是先平卧位复位固定髋臼前柱再改为俯卧位,重新消毒铺垫复位固定髋臼后柱骨折,该治疗方案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麻醉及手术风险大,并且后路手术有损伤坐骨神经及远期出现骨化性肌炎的风险。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前路行后柱复位后,如不先进行固定,不利于方形区螺钉的置入,甚至导致复位的丢失,反复复位使手术时间延长并增加手术创伤。因此,如果可以一期前路复位固定前柱骨折的同时通过后柱螺钉固定后柱骨,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髋臼骨折复位手术中,后柱螺钉在中植入时缺乏合适的参照,导致其容易进入关节腔而使内固定失败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包括导向器主体和起方向参照用的引导棒,导向器主体上连接有一便于把持的手柄,导向器主体的骨面抵接端上形成有抵接斜面,且导向器主体上开设有若干轴向贯穿导向器主体的克式针孔,引导棒连接于导向器主体的侧边位置处,引导棒呈回折状折弯结构,且导向器主体中的各克式针孔的轴线均平行于引导棒所形成的参照平面。
进一步,导向器主体的侧边上形成有一朝侧向延伸的耳部,引导棒的一端连接在耳部上。
进一步,引导棒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头尾连接形成V形回折状折弯结构,且第一棒体的末端连接在导向器主体侧边位置处的耳部上,且第一棒体的延伸方向与导向器主体中的各克式针孔的轴线方向一致。
进一步,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之间的连接夹角为10°~20°。
进一步,手柄和引导棒相对地设置在导向器主体两侧上。
进一步,导向器主体上开设有个克式针孔。
进一步,在导向器主体靠近抵接斜面的侧边位置处设置有若干起临时固定导向器主体用的固定孔部。
进一步,导向器主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孔部。
进一步,抵接斜面设置有若干防滑齿。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58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展机构、晾衣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堵型原料混合结构的造粒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