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自动包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272776.5 | 申请日: | 2022-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48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发俊;闫海阔;何霆伟;周武舜;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致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35/32 | 分类号: | B65B35/32;B65B5/10;B65B13/18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张瑜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自动 包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自动包装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板、中板与底板,顶板与中板之间、中板与底板之间均通过连接柱连接,底板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有运载板,顶板上设有第一落料通孔,中板上设有第二落料通孔,中板上设有矩形框,矩形框包括两条长板与两条短板,两条长板分别沿第二落料通孔的长边边缘设置,两条短板分别沿第二落料通孔的短边边缘设置,短板高度大于长板,当第一气缸活塞杆伸出时,运载板位于矩形框与顶板之间且运载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包装盒的容纳空间,顶板上设有用于将电池包经第一落料通孔放置在运载板上的落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包装电池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自动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生产出来后,在进行转运或销售前需要使用包装盒对其进行包装,目前一般是人工手动用纸盒对电池包进行包装,人工手动用纸盒对电池进行包装时,需要将电池放置在涂有胶水的纸盒上,然后一一将纸盒的四个边角折叠起来,此种人工的包装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包装效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包装效率的自动包装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自动包装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板、中板与底板,顶板与中板之间、中板与底板之间均通过连接柱连接,底板上竖直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朝上设置并连接有运载板,顶板上设有第一落料通孔,中板上设有第二落料通孔,第二落料通孔的中心轴线和运载板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共线,运载板面积小于第二落料通孔面积,第二落料通孔和第一落料通孔均为矩形,中板上设有矩形框,矩形框包括两条长板与两条短板,两条长板分别沿第二落料通孔的长边边缘设置,两条短板分别沿第二落料通孔的短边边缘设置,短板高度大于长板,当第一气缸活塞杆伸出时,运载板位于矩形框与顶板之间且运载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包装盒的容纳空间,顶板上设有用于将电池包经第一落料通孔放置在运载板上的落料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自动包装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在对电池包进行包装时,第一气缸活塞杆伸出,将摊开的包装盒放置在运载板上并位于容纳空间内,并且将预先涂有胶水的包装盒手动摆放至其底面部分中心轴线与运载板中心轴线共线的位置,利用落料机构使得待包装的电池包自第一落料通孔落入到运载板上,然后第一气缸活塞杆缩回,包装盒的其中涂有胶水的两端首先与短板相碰而向上翻起,随着电池包与运载板的下落,使得包装盒的这两端与底面垂直,之后包装盒的另外两端与长板相碰而向上翻起,随着电池包与运载板的下落,使得包装盒的另外两端与底面垂直,并且通过预涂的胶水将包装盒的四端粘结,即可完成对电池包的自动包装,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包装效率。
作为改进,落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挡板和第一限位凸起,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均水平设于顶板上且分别设于第一落料通孔两侧,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均朝向第一落料通孔设置,顶板上设有滑槽,滑槽沿第三气缸滑动方向延伸并贯穿至第一落料通孔,挡板滑动设于滑槽内并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第一限位凸起设于第一落料通孔边缘且远离第二气缸;初始状态下,挡板封堵住第一落料通孔,通过第二气缸将电池包推至挡板上并使得电池包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此时,第三气缸活塞杆缩回,挡板离开第一落料通孔,在此过程中,电池包受到与挡板之间静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具有与挡板一起移动的趋势,而第一限位凸起可防止电池包移动,待挡板完全离开第一落料通孔后,电池包从第一落料通孔掉落至运载板上;采用此种结构,无需在顶板与运载板之间预留过大的空间,能够减小电池包下落的距离,防止电池包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致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致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72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