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井式物流传输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32514.1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72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科;梁林;黄必鑫;邓磊光;马克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彻彼斯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B66B7/02;B66B7/06;B66B9/02;B66B11/00;B66B11/02;B66B11/04;B65F1/00 |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杜启杰 |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物流 传输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竖井式物流传输系统,包括:运输井,通过口,轨道组件,转轨器,带有车体和滑动座的升降车,自动称重收发站,缓冲辊道组件,站点安全门以及阻车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输井内设置有带有多条轨道的轨道组件,并通过在轨道组件上安装有可移动的升降车来运输货物,轨道输送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通过转轨器能够使转运车在单井内实现单向运输或转轨运输,其工作效率更高,并且所占空间小;自称重收发站不仅能够同时进行货物的独立收发,提升收发效率,而且还能够对货物进行提前称重,将超重货物进行阻断,防止超载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井式物流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综合医院、酒店、宾馆等大型办公楼及住宅中,每天会有大量的物资或者垃圾需要进行清运,如果通过人工在电梯内进行运输转运,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需要占用电梯等公共资源,并且也及其影响工作效率。
在专利号为CN202010638643.4的对比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箱式物流竖井传输机构,虽然解决了大型办公楼中的货物的独立转运问题,但是首先该对比文件中的运输方案是通过吊篮的形式进行输送,其运输强度和稳定性均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对比文件中的装置只能进行单通道的双向运输,当需求量大时,只能通过增加吊篮的数量缓解运输压力,不仅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大,并且运输效率低下;再次,在运输前,无法及时检测货物的重量,当货物超载时,无法进行提前预判,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超载及坠落的事故发生;最后,货物的收发只能通过一个吊篮单独进行,并且收发共有一个取货口,影响收发效率。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井式物流传输系统,从而克服在大型办公楼及住宅中,物资和垃圾运输困难,以及现有的箱式物流竖井传输机构承载能力不够,运输和收发效率不高以及无法提前预判货物重量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井式物流传输系统,包括:运输井,其贯穿于建筑物的各楼层,沿所述运输井间隔设有若干个轨道组件,各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每层楼层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运输井相连通的通过口;转轨器,其设于各所述轨道组件之间,所述转轨器上设有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能够在所述转轨器的两侧之间移动并能够将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轨道相互连接;升降车,其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能够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移动轨道相互连接并沿其滑动,所述车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货物口,在两个货物口之间设有传送带组件,所述车体上设有蓄电池和控制器;自动称重收发站,其包括发料辊道和收料辊道,所述发料辊道位于所述收料辊道的上方,所述发料辊道的上料端设有称重辊道,所述发料辊道的下料端与所述收料辊道的上料端同时向所述通过口处延伸;缓冲辊道组件,其设于所述运输井内,所述缓冲辊道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缓冲辊道和第二缓冲辊道,所述第一缓冲辊道的一端与所述发料辊道的下料端相对,所述第二缓冲辊道的一端与所述收料辊道的上料端相对,所述第一缓冲辊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缓冲辊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转轨器的一侧;在所述自动称重收发站和所述缓冲辊道组件之间设有可开合的站点安全门。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运输井内,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框架组件上。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移动轨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槽,两个卡槽的槽口方向相对;所述滑动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外周能够与所述卡槽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滑轮的外周能够与所述卡槽的两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彻彼斯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曼彻彼斯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2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