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57123.9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4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俞晶;周思思;林伊婷;黄泽羽;时权;郑彦丰;章昱;陈素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李丹 |
| 地址: | 51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胰管导丝 引导 活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左端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连接头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检钳本体,所述活检钳本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引导机构,所述活检钳本体的前端右部和后端右部均设置有钳头,所述活检钳本体的右端中部开有放置槽,所述套管的内部套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通过设置引导机构,可降低活检操作难度,能准确到达目标活检部位,通过设置微型摄像机和防雾玻璃,便于对活检部位进行拍摄显示,也确保了微型摄像机拍摄的清晰度,适合广泛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
背景技术
活检钳是现代介入科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获取在血管、胆管、肝总管等各管腔中进行活检取样,为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而病理学活检一直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现有活检钳的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活检钳在对胆管、胰管进行活检时存在挑战,经常因为操作难度大导致活检失败或者进入方向不对导致穿孔;2、现有的活检钳不能对活检部位进行拍摄,导致不能精准的进行活检取样,降低了实用性,故此,我们推出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左端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连接头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检钳本体,所述活检钳本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引导机构,所述活检钳本体的前端右部和后端右部均设置有钳头,所述活检钳本体的右端中部开有放置槽,所述套管的内部套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引导条,所述引导条的右端中部开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内穿插活动连接有导丝主体,所述引导条的下端中部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活检钳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左槽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摄像机,所述放置槽的内槽壁的外表面右部开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左槽壁卡接有防雾玻璃。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下槽壁中部开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左槽壁上部和右槽壁上部均开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槽的下槽壁前部和下槽壁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端下部和右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限位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导条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设置为向中间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引导孔的直径长度大于导丝主体的直径长度,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下槽壁到固定槽下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块的高度,所述固定槽上槽壁的结构与其下槽壁的结构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引导机构,通过将引导条套在导丝上,然后在导丝的引导下,使活检钳可以有指向性地到达需要活检的部位,完成活检后再沿导丝退出活检钳,从而完成一次胆管或胰管的活检,不会导致活检钳穿破胆管或者胰管内皮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微型摄像机和防雾玻璃,通过设置的微型摄像机便于对活检部位进行拍摄,使活检钳能够精准的进行活检取样,然后通过防雾玻璃可起到防雾作用,且便于对防雾玻璃进行更换,从而确保了微型摄像机拍摄的清晰度,提高了活检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胆胰管导丝引导活检钳的引导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7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