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测通讯协议标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68989.4 | 申请日: | 2022-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夫;刘超;张键;李国兵;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6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魏剑 |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n 总线 船舶 机舱 监测 通讯 协议 标准 方法 | ||
1.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测通讯协议标准方法,该方法基于CAN2.0B扩展帧格式,对29位ID标识符进行重新的分类和解释,其特征在于:
按照OSI标准网络分层结构,该协议在物理层基于CAN总线;在数据链路层除了分配和使用29位ID标识符之外,具有信息请求操作、已确认传输和较大数据块分段传输的网络服务,该协议使用节点规划的节点地址来识别和区分网络中的设备或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测通讯协议标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协议将机舱监测设备按功能划分为动力、电力、辅助3个分区,协议应用层对3个分区进行独立设计,各分区间的CAN总线物理接口相互独立,分区内总线物理接口采用串联方式;监测报警工作站与CAN总线模块经由冗余的以太网实现互联互通,CAN总线模块按照分区配置,与其接入设备串级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测通讯协议标准方法,其特征在于:29位ID标识符依据机舱监测系统顶层规划的各分系统设备级编号、部件级编号、源地址等属性设计,通过ID标识符统筹各型的动力、电力、辅助设备及部件;协议中对数据域也进行细化定义,根据ID标识符对应的部件,对其8字节的数据域进行其相关开关量、模拟量信号的分配,并在协议中确定各信号的极性、分辨率、偏移和单位;据此形成CAN的数据库文件DBC,各设备只需按照标准性协议发送,机舱监测及各级监测系统可通过DBC文件进行解析,另外,做好扩展性考虑,满足后续协议不断更新的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测通讯协议标准方法,其特征在于,29位ID标识符的扩展数据帧结构组成包括:
优先级,Bit26-Bit28,3位,声明报文优先级,共8级,在CAN总线的仲裁机制中值越小报文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的报文在总线仲裁过程中将优先发送,默认设置0x04;
保留位,Bit23-Bit25,3位,保留用于后续协议的更新和功能扩充使用;
设备类:Bit17-Bit22,6位,根据分系统所辖设备进行编号,每个分系统可定义64个设备;
部件类:Bit12-Bit16,5位,根据各设备所辖部件进行编号,每个设备可包含32组部件;
数据页:Bit8-Bit11,4位,指定设备的部件可分配16页数据,共计128bytes数据;
源地址:Bit0-Bit7,8位,为每个分系统中的设备分配地址,在其发送报文时随ID一同发送,用于追溯报文源头,可分配128个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689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