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53499.7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研;庄淇凯;范景峰;程小全;邓金鑫;岳沛杰;郭鑫;程羽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羲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46;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体南 |
| 地址: | 102401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壁板 成型 模具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其中,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底板、多个侧压板、顶部压板和多个连接件。模具底板具有一成型表面;多个侧压板沿模具底板的成型表面的侧部成型表面拼合,并围设模具底板;顶部压板位于模具底板的成型表面的顶部成型表面上方,将目标复合材料限定在模具底板、多个侧压板和顶部压板之间的间隙中;多个连接件,将多个侧压板的每个侧压板的底部连接模具底板,且将每个侧压板顶部连接顶部压板,使得每个侧压板在固化成型之前在模具底板和顶部压板之间保持活动能力。从而既确保对制品加强筋的施压能力,又能为三者提供必要的连接,提高结构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环形加筋壁板的整体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共固化成型的整体加筋壁板因其结构形式简单,整体性高,紧固件少等优势,可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和轻量化需求,在航空、航天、地面装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环形加筋壁板作为整体加筋壁板的一类典型结构,可作为圆锥型承力筒结构底板,用于安装各类设备,并起到关键的承载作用。但是,现有的环形加筋壁板在具体的成型工艺中尚无法确保环形加筋壁板的整体成型,且难以保证加强筋和壁板的复合材料高度连续等效果,使得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精度较差,无法达到高精度的高质量环形加筋壁板产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工艺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二)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形加筋壁板的成型模具,其中,包括模具底板、多个侧压板、顶部压板和多个连接件。模具底板具有一成型表面,成型表面用于设置目标复合材料,目标复合材料经固化成型构成环形加筋壁板;多个侧压板沿模具底板的成型表面的侧部成型表面拼合,并围设模具底板;顶部压板沿边缘与多个侧压板的每个侧压板的顶表面接触,并位于模具底板的成型表面的顶部成型表面上方,将目标复合材料限定在模具底板、多个侧压板和顶部压板之间的间隙中;多个连接件,将多个侧压板的每个侧压板的底部连接模具底板,且将每个侧压板顶部连接顶部压板,使得每个侧压板在固化成型之前在模具底板和顶部压板之间保持活动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模具底板包括芯模和围台。芯模朝向顶部压板凸设于模具底板的中心;围台沿芯模的底部外沿朝向多个侧压板方向外凸,以提供拼合多个侧压板的外围台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模具底板还包括第一限位台,第一限位台沿芯模对应围台的外围台面的表面向多个侧压板方向外凸;或者多个侧压板的每个侧压板还包括第二限位台,第二限位台沿每个侧压板的底部沿外围台面朝向芯模方向内凸;其中,第一限位台或第二限位台用于形成位于每个侧压板和芯模的侧部成型表面之间的第一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于第一间隙的目标复合材料与第一限位台或第二限位台的顶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空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连接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穿设模具底板的围台边缘的多个第一连接孔,对应插接在多个侧压板中对应侧压板的底部的多个第二连接孔中;其中,多个第一连接孔中每个第一连接孔为光孔,且每个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对应第一连接件的直径;每个第一连接孔对应于围台底表面上的第一凹槽穿设围台,第一凹槽使得多个第一连接件中的对应的一个第一连接件不会凸出至围台底表面之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连接件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穿设顶部压板边缘的多个第三连接孔,对应插接在多个侧压板中对应侧压板的顶部的多个第四连接孔中;其中,多个第三连接孔中每个第三连接孔为光孔,且每个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大于对应第二连接件的直径;每个第三连接孔对应于顶部压板顶表面上的第二凹槽穿设顶部压板,第二凹槽使得多个第二连接件中的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件不会凸出至顶部压板顶表面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羲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羲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3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漂浮式风电叶片模型气动设计方法及模型
- 下一篇:免疫反应干扰物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