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538817.5 | 申请日: | 2022-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鸣;黄诗言;杨洋;任真;李德利;谭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C9/00 | 分类号: | A61C9/00;A61C7/20;A61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而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1 | 代理人: | 李锐 |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调整 导板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使用者在正畸矫治之前的上下颌牙列进行扫描,得到初始正畸数据,并进行输出;
(2)设置前牙的每颗牙齿的宽长比例,设置中切牙的最终宽长比为75~85%,侧切牙的宽度为中切牙宽度的68~73%,侧切牙的最终宽长比为78~82%,尖牙的宽度为中切牙宽度的48~52%,尖牙的最终宽长比为77~83%,然后设置补偿间隙比例,使用设置出宽长比例的每颗牙齿的最终修复体的宽度减去使用者每颗现有牙齿的宽度而得到补偿间隙差额数据;
(3)将步骤(1)得到的上下颌牙列的初始正畸数据入到正畸设计软件中,根据步骤(2)获得的前牙的每颗牙齿的宽度数值,移动正畸设计软件中每颗牙齿到最终正畸完成后的位置处,获得正畸完成后的牙列数据,作为最终正畸完成数据,并进行输出;
(4)将步骤(3)获得的最终正畸完成数据输入到修复设计软件中,在修复设计软件中,根据步骤(2)最终获得的前牙的每颗牙齿宽度和长度数值,设计完成最终修复完成牙齿外形,将具有最终修复外形的牙齿数据和最终正畸完成数据结合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最终修复完成数据,并进行输出;
(5)将步骤(4)获得的最终修复完成数据与步骤(3)获得的最终正畸完成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中,运用修复完成后的牙齿形态轮廓数据与修复前的牙齿轮廓数据相减的布尔运算方式,获得初始导板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中的分割工具对前牙的数据进行分割,作为各前牙初始导板数据,并进行输出;
(6)将步骤(1)得到的初始正畸数据导入到正畸设计软件中,在正畸设计软件中,在临床冠中心位置进行正畸托槽的设置和牙面具体位置的放置,将设置得到的具有正畸托槽具体参数的数据和初始正畸数据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托槽牙列数据,并进行输出;
(7)将步骤(6)获得的托槽牙列数据和步骤(5)获得的各前牙初始导板数据导入至逆向工程软件中,运用初始导板数据与托槽数据相加的布尔运算,获得托槽位置标记后的导板形态,对导板中被托槽位置占据的区域进行标记,标记后的导板数据导出;
(8)将步骤(7)标记后的导板数据导入至修复设计软件中,建立贴面框架单元,进行修复引导的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设置,具体为划定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边界:将包饶牙列中的所有具有间隙的前牙唇面绕过具有间隙的牙齿的邻面并将边缘放在牙齿的舌侧一端,使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具有良好的固位,标记的部位为设置的开孔区域,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设置为比标记区域的面积各边长度均增加0.4~0.6mm,导板的唇侧面厚度设置为0.6~0.95mm,邻面厚度为相邻牙齿之间补偿间隙的数值除以2;
(9)根据步骤(8)设置得到的修复引导的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数据进行3D打印,得到修复引导的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3)~步骤(6)输出的均为STL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的标记具体为采用染色的方式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标记后的导板数据以ply格式导出。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6)中的所述正畸设计软件为3shape、exocad或Maestro3D,步骤(5)和步骤(7)中的所述逆向工程软件为Geomagic Design,步骤(4)和步骤(8)中的所述修复设计软件为3shape dental system。
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设置为比标记区域的面积各边长度均增加0.5mm,导板的唇侧面厚度设置为0.8mm。
7.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牙列间隙正畸调整导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的3D打印采用树脂进行打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388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