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454253.7 | 申请日: | 2022-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9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康硕;张不扬;黄兴;朱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G05B11/4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许家裕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led 喷印墨路 流量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利用两个并联连接的隔膜泵进行供墨,并通过控制两个隔膜泵的启动时间差以减小供墨管路中的流量波动幅值,改善流量脉动情况,进一步通过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利用比例阀对供墨管路的墨液流量进行闭环调节,可极大改善流量控制精度、流量稳定性;即使隔膜泵的特征参数在设备长期使用后有小幅度变化,通过自适应PID控制方法也能使PID控制参数自动调节至最优,可提高墨路系统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OLED喷印显示装备中,墨路系统直接与超高分辨率OLED喷头相连,为它提供有效喷印所需的墨液微流量与压力。作为OLED喷印显示装备的最核心部件,喷头对流经墨液的微流量精度与稳定性要求极高,若墨路系统在加墨、循环、压墨、排墨等工况切换时无法保证连续、稳定的供墨流量,不仅会影响最终喷印质量,还有可能造成喷头损坏。因此,如何确保墨路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够提供连续、稳定的墨液微流量,是确保高质量喷印的关键技术环节。
为了确保在OLED喷印过程中流经喷头的墨液微流量持续、稳定,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控制方式进行流量控制:1.通过调节气压控制墨液流速;2.通过隔膜泵调速以控制流量。
采用气控方式,易受环境气压影响,也难以准确描述气压差与流量变化的数学关系,无法形成有效的闭环精确控制,一般只能通过反复手动设置气压以得到合适的墨液流速,操作繁复;同时,须额外搭建复杂的气路系统以满足气压控制的硬件要求,造成系统体积臃肿;此外,由于气体的固有时滞特性,导致此方式的效率与精度均难以保证。
采用单隔膜泵调速以控制流量的方式,虽然减小了墨路体积,并从原理上来看可较准确的控制流量,但是面临隔膜泵处于最低转速仍无法使墨液微流量降到要求范围内的选型困难问题,且由隔膜泵结构原理引入的流量脉动(由压力脉动引起)始终难以消除,导致进入喷头的流量无法避免地以一定频率跳变,较差的流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喷印质量。
综上,现有墨路系统的流量控制功能在OLED微流量喷印的应用场景下均有明显缺陷,微流量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能均无法满足超高分辨率OLED高质量喷印对墨路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可提高对墨路系统流量控制精度和墨路系统的鲁棒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用于对OLED喷印墨路的墨液流量进行控制,所述OLED喷印墨路包括并联连接以对位于供墨管路上的喷头进行供墨的两个隔膜泵,并包括设置在供墨管路上以控制进入所述喷头的墨液流量的比例阀,两个所述隔膜泵具有相同的特征参数;
所述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A1.根据所述隔膜泵的所述特征参数,获取两个所述隔膜泵之间的最优启动时间差,以使两个所述隔膜泵输出的叠加流量的脉动幅值最小;
A2.根据所述最优启动时间差控制两个所述隔膜泵启动后,实时采集所述供墨管路的墨液流量的实际流量数据;
A3.根据所述实际流量数据,基于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对所述比例阀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所述供墨管路的墨液流量的闭环调节。
该OLED喷印墨路流量控制方法,利用两个并联连接的隔膜泵进行供墨,并通过控制两个隔膜泵的启动时间差以减小供墨管路中的流量波动幅值,改善流量脉动情况,进一步通过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利用比例阀对供墨管路的墨液流量进行闭环调节,可极大改善流量控制精度、流量稳定性;即使隔膜泵的特征参数在设备长期使用后有小幅度变化,通过自适应PID控制方法也能使PID控制参数自动调节至最优,可提高墨路系统的鲁棒性。
优选地,步骤A1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实验室,未经季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4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