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高温烧结用承烧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37428.3 | 申请日: | 2022-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百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10;C04B35/622;C04B41/87;F27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黄超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陶瓷 芯片 高温 烧结 用承烧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高温烧结用承烧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6‑12mm厚的碳化硅基板为基础材料;(2)对碳化硅基板进行表面研磨,使碳化硅基板表面平整度≤15μm;(3)碳化硅基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喷砂后的外表面粗糙度达到ra值为20‑25μm;(4)在碳化硅基板上喷涂氧化铝涂层,氧化铝的颗粒度D50为5μm,同时添加1%的氧化镁粉体来促进烧结,该氧化铝涂层的厚度为300‑500微米,烧结温度为1500‑1600℃;(5)烧结2‑4h后形成复合涂层承烧板。上述技术方案,装炉重量轻、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且能够提高氮氧传感器的芯片烧结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高温烧结用承烧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承烧板是承放烧结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的载体,承烧板的质量与性能的好坏,对烧成制品的质量和合格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对炉子的功率设计和炉膛设计有很大的影响。烧结过程中,承烧板不但要承受承烧产品所带来的压力以及高温烧结的温度,而且要经受长年累月的反复冷热循环,因此要求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抗热震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承烧板的材质一般为致密的氧化铝承烧板,这种承烧板上直接放氮氧传感器芯片烧结时,铂印刷层与氧化铝承烧板出现粘连;同时由于这种承烧板不透气,会影响排胶时排胶气体的排出。承烧版配合多孔氧化锆垫板来烧结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这种高温烧结的承烧板两三年之后就会发生变形的现象,对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的平整度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产品在后续组装中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状炉重量轻、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且能够提高氮氧传感器的芯片烧结合格率的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高温烧结用承烧板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高温烧结用承烧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6-12mm厚的碳化硅基板为基础材料;
(2)对碳化硅基板进行表面研磨,使碳化硅基板表面平整度≤15μm;
(3)碳化硅基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喷砂后的外表面粗糙度达到ra值为20-25μm;
(4)在碳化硅基板上喷涂氧化铝涂层,氧化铝的颗粒度D50为5μm,同时添加1%的氧化镁粉体来促进烧结,该氧化铝涂层的厚度为300-500微米,烧结温度为1500-1600℃;
(5)烧结2-4h后形成复合涂层承烧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碳化硅基板的显气孔率在15-20%,1450℃的高温状态下,断裂强度为80MPa以上。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化硅基板的耐高温的温度为1600℃以上。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涂层承烧板的上表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氧化铝涂层,复合涂层承烧板的下表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二氧化铝涂层。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涂层承烧板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第一氧化铝导柱,复合涂层承烧板的下表面边缘设置有第二氧化铝导柱。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制备的涂层一方面可以使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和碳化硅基体隔开,另一方面由于其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又不会粘连印刷电极,使用寿命可高达六年以上,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厚度更薄,装炉重量更轻,能耗低,对氮氧传感器的芯片烧结合格率有很大的改进。
装炉时,采用氧化铝导柱将承烧板支撑起来,并保持一定的缝隙,保证热量的传递和排胶气体的排出,氮氧传感器芯片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防止互相粘连在一起,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百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百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7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