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3242.4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6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谭锋;崔浩;李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33 | 分类号: | H01M10/633;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马盼 |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式车 用电 降温 控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车内温度T车与设定温度T设判断空调能力需求是否为0;根据冷却液温度T冷与冷却液的设定温度T冷设判断电池能力需求是否为0;若所述空调能力需求和所述电池能力需求都不为0,则执行PI控制逻辑运行,并实时判断是否出现遥控关机或空调能力需求为0的情况;若出现遥控关机或空调能力需求为0的情况,则将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整为200‑400B;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从冷凝器流向换热器的冷媒含量。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及时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降低换热器结冰甚至冻坏的风险,保障电池降温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又称代用燃料车,包括纯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车,其中,纯电动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车行驶。
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纯电动车的关键储能部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决定电动车的运行性能及市场应用前景。电池在纯电动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热量,由于电池安装空间紧凑,散热条件有限,导致整体电池温度场分布不均匀,而电池的工作性能较大程度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处于不同温度区域的单体电池呈现不同的能效发挥水平,这样直接影响电池整体的功率发挥,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效率,影响了电池的续航里程。因此,对新能源车的电池进行降温处理,成为提升新能源车电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关技术中,目前纯电动车电池主要采用风冷与液冷两种降温方式,其中风冷是直接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或者风机强制对流散热,此方式结构及控制设计较为简单,降温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存在电池温度梯度明显,温度场不均匀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电池效能的发挥。液冷降温则是通过电池冷却液管路中流动的冷却液带走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采用此方式降温,解决了风冷降温时电池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但是由于其一般只采用PI控制逻辑控制电子膨胀阀,当司机突然关闭空调时,连通换热器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容易减小,导致电池侧蒸发温度较低,极易造成板式换热器结冰,甚至出现冻坏的风险,进而造成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降温,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存在安全风险。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能够及时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降低换热器结冰甚至冻坏的风险,保障电池降温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和介质,能够及时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降低换热器结冰甚至冻坏的风险,保障电池降温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式车用电池降温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车内温度T车与设定温度T设判断空调能力需求是否为0;
根据冷却液温度T冷与冷却液的设定温度T冷设判断电池能力需求是否为0;
若所述空调能力需求和所述电池能力需求都不为0,则执行PI控制逻辑运行,并实时判断是否出现遥控关机或空调能力需求为0的情况;
若出现遥控关机或空调能力需求为0的情况,则将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整为200-400B,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从冷凝器流向换热器的冷媒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3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