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驾驶人注意力评估的汽车智能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83109.1 | 申请日: | 2022-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2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陈洋;曹一凡;罗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16;B60Q9/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叶朝辉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驾驶人 注意力 评估 汽车 智能 盲区 监测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人注意力评估的汽车智能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涉及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包括机器视觉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辅助操作模块和反馈预警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机器视觉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所监测到的驾驶员和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信息,并判断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或者非疲劳状态,并通过判定正常状态下驾驶人的注意力盲区,客制化辆盲区产生模型;通过反馈预警模块向驾驶人反馈预警潜在危险信息及盲区范围,同时启用对应区域内的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识别驾驶人注意力及周围环境感知确定盲区范围并进行安全预警,有效避免过多信息传达给驾驶人,实时性强,降低功耗耐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驾驶人注意力评估的汽车智能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 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车祸在中国约占30%, 在美国约占20%, 并且在高速公路上因变换车道所发生的车祸有70%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这仅是近固有盲区导致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卡车由于车身高导致车辆头部盲区很大,在驾驶中易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有80%的交通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是保证驾驶安全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要高度注重车辆盲区的危险程度,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严格规定车辆制造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上应从技术上予以完善解决。
现有的汽车中通常装有车载传感器,例如相机、雷达、定位导航系统、陀螺仪等,为汽车视野盲区监测提供了大量的周边环境、车内环境以及车辆自身状态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车辆聚焦当前驾驶行为,实时全方位的监测车辆周边交通环境,但是此种方式涉及到大量的传感数据处理和融合技术,因此大量的数据量处理使得系统实时性较差,误差较大,可行性差,并且系统将监测到的环境信息呈现给驾驶人时,由于呈现的信息过于丰富,驾驶人无法快速准确的区分视野信息和盲区信息,还会对驾驶人产生干扰,从而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设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传感数据处理和融合技术,实时全方位监测车辆周围交通环境的运算量十分庞大、实时性较差、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驾驶人注意力评估的汽车智能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基于驾驶人注意力评估的汽车智能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包括机器视觉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辅助操作模块和反馈预警模块,所述机器视觉模块包括算法单元和安装在车身内部的信息采集单元,通过算法单元对信息采集单元所采集到的驾驶员的感官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对驾驶员的人眼位置信息、驾驶员注意力以及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监测识别;所述环境感知模块包括传感器组、多元异构信息融合算法单元和路况监测单元,所述多元异构信息融合算法单元用于将传感器组中各个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融合,更加准确地感知车身周围的环境,实现对车道线监测、对周围车辆目标监测以及对红绿灯的监测,所述路况监测单元用于结合传感器组所采集的周围环境信息判定车辆行驶路况;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机器视觉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所监测到的驾驶员和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信息,通过运算处理来判断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或者非疲劳状态,并通过判定正常状态下驾驶人的注意力盲区,客制化辆盲区产生模型;所述反馈预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判断车辆不同路况下实时盲区位置,并将位于驾驶员视野范围外的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反馈给驾驶人,同时启用对应区域内的传感器;所述辅助操作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人进行报警提醒后仍无法正常驾驶时,自动控制车辆行驶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安装在车身内部驾驶位前方的双目3D深感摄像头,用于实时采集驾驶人的目光信息,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算法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算法单元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来对驾驶人的人眼位置及人眼疲劳程度进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3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