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52037.4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江世雄;陈垚;李熙;刘沁;王重卿;江能明;翁孙贤;方克艳;陈鸿;车艳红;罗立津;陈秉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C9/00;G01D21/02;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何小星 |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降雨 模拟 径流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包括底座和槽体,所述槽体和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这有避位槽,避位槽内活动连接由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级液压缸,所述槽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且多级液压缸的液压杆与连接块相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模拟模块,所述模拟模块包括数据收集模块和记录模块。本发明不仅能够减小多级液压缸的负担,避免多级液压缸出现损坏,提高了径流槽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方便降低径流槽的坡度,提高了径流槽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还能够避免径流槽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或者移动,提高了径流槽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径流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或者在浇地的时候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径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以及浇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在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中,会使用径流槽装置进行测试。
目前市面上的径流槽装置虽然可以调节坡度,但是调节坡度后是通过液压缸的压力进行角度锁止,而径流槽较重,增加了液压缸的负担,导致液压缸损坏,降低径流槽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及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装置,包括底座和槽体,所述槽体和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这有避位槽,避位槽内活动连接由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级液压缸,所述槽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且多级液压缸的液压杆与连接块相固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活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与槽体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内活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槽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第一弹簧与支撑板相固定,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滑管,第一滑管内活动连接有楔形架,且楔形架与滑块相接触,所述楔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与第一滑管相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内活动连接有楔形板,且楔形板与支撑板相接触,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与第二滑槽相连通,所述第三滑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滑管,且第二滑管与楔形板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管内活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一端穿过第三滑槽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拉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卡槽,且固定板与其中一个卡槽相卡接。
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底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防护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槽体的一侧开设有导流口,所述槽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且安装座均匀分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底座相固定。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人工降雨模拟用径流槽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模拟模块,所述模拟模块包括数据收集模块和记录模块,数据收集模块通过与数据库相连接,所述模拟模块包括测试模块、比对模块、降雨模块,所述测试模块在测试时控制时间、雨量、环境温度的变量,所述降雨模块由降雨量模块和时间模块组成,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处理器,且控制模块连接有调节模块和动力模块,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为径流槽角度检测,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限位模块,限位模块包括限位机构和辅助支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2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盖板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