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51081.3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滨;杨昌华;张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E21B43/22;C09K8/6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 | 黄鑫 |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混相渗吸驱油 交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洗、压井,提原井管柱;通井;刮削;验套;井口换装采油树四通,提出管柱;下试压塞;井口用采油树并加固井口;在高于破裂压力的条件下,用压裂车将带有支撑剂的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液注入目标低渗透油气藏层,压后关井,完成压裂后压力开始下降,连续3天压裂井24h压力变化≤0.1MPa,即可开井放喷。本发明压裂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液,该压裂液能够实现油水置换,通过喉道,进入孔隙,能够把表面活性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球型胶束,减少了固相界面的吸附量,使得吸附更加均匀,从而走的更远,最终提高了采油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气藏的改造主要采取体积压裂的方式,通过压裂将储层基质“打碎”,形成网络裂缝,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接触面积最大,使得基质中的油气向裂缝的渗流距离最短,基质流体向裂缝渗流阻力最小,极大提高储层整体渗流能力,实现对储层在长、宽、高三维方向的“立体改造”。
低渗透油气藏如页岩(致密)油藏通过体积压裂以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气层本身的能量不断消耗,压力不断下降,使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的油气采不出来。即使采用重复压裂,由于能量不足,压裂效果也不理想。
为使压裂液更好地实现基质深度改性与增能置换驱替作用,常用方法在压裂液体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进入地层后很快被近井地层吸附,很难作用于远井区带,效用低。
因此,研究一种能提高低渗、致密油气藏采收率的压裂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方法,以解决现有低渗、致密油气藏采收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洗、压井,提原井管柱;通井;刮削;验套;井口换装采油树四通,提出管柱;下试压塞;井口用采油树并加固井口;在高于破裂压力的条件下,用压裂车将带有支撑剂的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液注入目标低渗透油气藏层,压后关井,完成压裂后压力开始下降,连续3天压裂井24h压力变化≤0.1MPa,即可开井放喷;
其中,纳米混相渗吸驱油自交联压裂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制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悬浮液:
将葡萄糖溶液、正硅酸四乙酯和溶有氯化铁的无水乙醇混合,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160-200℃条件下反应8-12h,将反应产物清洗、干燥,然后于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退火反应,得碳微球/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物,碳微球/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物即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水按质量比为0.008-0.012:0.015-0.025:100混合,形成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悬浮液;其中,退火温度为450-600℃,退化时间为1-3h;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0.07-0.15g/mL;溶有氯化铁的无水乙醇中氯化铁的浓度为20-40g/L;葡萄糖溶液和正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3-8:1;葡萄糖和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1-3;
(2)反相乳液的制备
将水相和油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将聚合物与丙二醇丁醚和水按质量比为0.1-0.3:0.2-0.5:100混合,形成反相乳液;
(3)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悬浮液和反相乳液按质量比为1-3:1-3混合,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1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