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27847.4 | 申请日: | 202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勇;王文彬;葛志勇;林海;杨宝明;张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E04D3/35;E04D3/361;H02S20/23;H02S40/2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傅静 |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背面 发电量 增益 发电 系统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装配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金属屋面板与光伏组件,金属屋面板具有一反光平面及直立锁缝;光伏组件即由直立锁缝设置于金属屋面板上,光伏组件至少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双面光伏面板,双面光伏面板的背面与反光平面平行设置;两个相邻设置的双面光伏面板之间具有光线透射区域;光线透射区域的尺寸阈值为第一阈值,双面光伏面板背面与反光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阈值为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是基于第一阈值计算得到的。通过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的匹配设置能使透过光伏面板间隙射入的光线最大程度地封闭在光伏背面与反光平面间的空腔内,有效地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屋面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建设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潜力巨大。建筑屋面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引导绿色能源消费。
建筑安装型光伏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简称BAPV),是指将光伏组件安装于金属屋面之上,通过导轨作为转换件将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叠加在一起。
现有的建筑安装型光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现有的光伏元件通常为单面单玻电池组件,屋面光能资源利用率低。
(2)现有的光伏元件与屋面板存在规格不匹配的问题,需要采用导轨及支架作为转换件将光伏元件与金属屋面叠加在一起,材料和人工投入成本高。
(3)采用双面光伏元件,通过导轨将其倾斜安装在金属屋面上,这样安装仅有部分光线能够经屋面板反射或折射到光伏元件背面用于发电,大部分光线经屋面板后被反射或折射入空气,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使光线,导致光伏元件背面发电量增益较少。
(4)通过导轨将双面光伏元件平行安装与金属屋面上,由于导轨及支架占用的空间较大,抬高了光伏元件,导致仅有部分光线能够经屋面板反射或折射进入光伏元件与屋面板之间的空间,而且这些光线极易经从光伏元件之间或光伏元件与屋面板之间的大间隙逃逸,导致光伏元件背面的发电量增益较少。
因此,目前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装配方法,以克服和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点,或者至少提出一种有效的可选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装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建筑安装型光伏,由于光伏元件与屋面板在规格上不匹配,导轨及其支架必须存在等原因,导致难以有效利用光伏元件背面提高发电量增益,且材料与人力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其中包括金属屋面板及光伏组件,金属屋面板的外表面具有一反光平面,反光平面两侧设置有直立锁缝;光伏组件即由直立锁缝设置于金属屋面板上,光伏组件至少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双面光伏面板,两个相邻设置的双面光伏面板之间具有光线透射区域,双面光伏面板的背面与反光平面平行设置;光线透射区域的尺寸阈值为第一阈值,双面光伏面板背面与反光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阈值为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是基于第一阈值计算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示例的提升光伏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金属屋面板除两侧设置有用以安装光伏组件的直立锁缝外,其他区域均为反光平面,无波高凸起位置,不会对双面光伏面板的背面造成不必要的遮挡,能够有效地发挥双面光伏面板的背面发电作用,提升背面发电量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7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