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准的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010238.3 | 申请日: | 2022-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6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孙巍;王敏;吴昌成;罗为明;华佳峰;陆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G08G1/07;G08G1/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黄莹;张宁 |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准 无灯控 路口 警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精准的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其通过在主路和之路上分别设置监控设备,实时采集待监测车辆的车辆数据和交通数据,在主路和支路同时存在车辆时,实时计算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只针对存在碰撞可能性的车辆发出碰撞预警,对于超速的车辆发出超速预警,对于其他情况的车辆不进行预警,只进行安全宣传;确保能够根据车辆的实时行驶情况精准的发出警示信息,降低无灯控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准的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汽车,是指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最终可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其技术路线有“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种,其中“单车智能”以车为主实现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以车联网为主实现智能驾驶。我国当前倾向于“车路协同”方式,并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
当机动车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红灯禁止通行,绿灯准许通行,黄灯警示。但当机动车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以下简称无灯控)路口时,由于缺少交通信号灯管控,常发生交通事故,很多城市开始尝试用声音、灯光等辅助机动车车安全通过:当主路来车时警示支路上车辆,当支路来车时警示主路上车辆。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投入使用,对于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需要更加准确地警示信息进行控制,以便智能汽车能够获取准确的警示相关数据进行后续计算。然而现有的警示系统都是不管无灯控路口的具体危险情况如何,只要主路有车就一律警示支路车辆,或只要支路有车就一律警示主路车辆。而当主路上通行机动车不会和支路上通行机动车有碰撞危险时,或当支路上通行机动车不会和主路上通行机动车有碰撞危险时,现有的警示方式,一方面易让传统机动车的驾驶者心理疲劳,影响警示系统的警示效果;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无法获取更准确的警示相关的数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灯控路口警示系统警示方法不精准影响警示效果不适用于智能汽车计算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准的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其可以在无灯控路口为机动车提供精准的警示信息,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准确的警示相关数据,提高警示系统的警示效果,确保机动车在无灯控路口的驾驶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精准的无灯控路口的警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监控路口的主路和支路的路侧分别设置监控设备,同一个所述待监控路口的所述监控设备互相通信连接,所述监控设备之间实时数据共享;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分析控制模块和分别与所述分析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采集模块、警示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实时感知进入所述待监控路口的待监测车辆,确认待监测车辆后,将每一辆待监测车辆的车辆数据和交通数据实时采集后传递给所述分析控制模块;
所述待监测车辆包括:智能汽车和传统机动车;
所述交通数据包括:车速、距离和交通流量;
所述车辆数据包括:车辆长度、宽度和位置信息;
所述警示模块对无灯控路口主路和支路上行驶的所述待监测车辆提供警示服务;
所述分析控制模块基于所述采集模块数据计算得到其对应的道路上的待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以及主路和支路上同时存在车辆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和对应的警示信息,将所述警示信息传递给所述警示模块对车辆进行警示;
S2:所述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其对应道路上的所述待检测车辆的车辆数据和交通数据,并实时传入所述分析控制模块;
S3:所述主路和所述支路上的所述分析控制模块分别实时确认是否同时存在待监测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0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