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81580.4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3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陈颖;刘田;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45/851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控 通信 网络 接入 融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接收到网络接入请求时,无人终端获取当前环境的可连通接入网络的第一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S2:根据第一网络优先级排序表,选择第一优先级的接入网络进行接入,实现测控中心与无人终端的信息传输;
S3:当检测到当前环境满足网络切换条件,无人终端向测控中心发送网络切换请求;
S4:测控中心获取当前环境的可连通接入网络的第二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S5:根据第二网络优先级排序表,检测第一优先级的接入网络中空闲的目标测控节点,并将所述目标测控节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无人终端;
S6:无人终端根据所述接入信息,接入所述目标测控节点,实现测控中心与无人终端的信息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在接收到网络接入请求时,无人终端获取当前环境的可连通接入网络;其中,所述可连通接入网络包括Ⅰ类网络和Ⅱ类网络;
S12:记录Ⅰ类网络的个数N和Ⅱ类网络的个数M,判断可连通接入网络中是否具有Ⅱ类网络,若存在执行步骤S13,若不存在执行步骤S14;
S13:计算每个Ⅱ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和每个Ⅰ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并根据网络能力值进行排序,构建第一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S14:计算每个Ⅰ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并根据网络能力值进行排序,构建第一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环境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具体包括:无人终端执行任务变化、无人终端自身能力变化和无人终端所处环境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在接收到无人终端的网络切换请求时,测控中心获取无人终端在当前环境的可连通接入网络;其中,所述可连通接入网络包括Ⅰ类网络和Ⅱ类网络;
S42:记录Ⅰ类网络的个数N和Ⅱ类网络的个数M,判断可连通接入网络中是否具有Ⅱ类网络,若存在执行步骤S43,若不存在执行步骤S44;
S43:计算每个Ⅱ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和每个Ⅰ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并根据网络能力值进行排序,构建第二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S44:计算每个Ⅰ类网络的网络能力值,并根据网络能力值进行排序,构建第二网络优先级排序表。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Ⅰ类网络为区域接入测控网,所述区域接入测控网包括扩频无线电测控网、水声测控网和激光测控网;Ⅱ类网络为最低限度测控网,所述最低限度测控网包括长波测控网和甚低频测控网。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测控通信网络的多接入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值的表达式为:
fn=ω1ln(Bn)+ω2Rn+ω3Fn+ω4ln(Tn)+ω5ln(1/Mn)
其中,Bn1为带宽因子,用来评价网络信号带宽;Rn为网络抗干扰能力;Fn为网络抗毁能力;Tn1为持续时间因子,用于评价网络承载当前任务的持续估计时间;Mn0为网络测量精度因子,用于评价网络对无人目标的测量能力,低精度测量网的测量精度因子Mn1,高精度测量网的测量精度因子Mn1;ω1+ω2+ω3+ω4+ω5=1,根据环境感知结果自动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15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置系统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动物的快速筛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