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重组菌、酶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866080.3 申请日: 2022-07-22
公开(公告)号: CN116004683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发明(设计)人: 许海军;刘珞;王青云;邱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化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21;C12N9/04;C12N9/02;C12P7/20;C12P19/36;C12R1/19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黄明光
地址: 100029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氢化 表达 载体 组合 重组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重组菌、酶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甲酸脱氢酶、甲醛脱氢酶、甲醛酶和甘油脱氢酶的联合使用,将一碳化合物还原为增值化学品甘油,通过生物酶(氢化酶SH)法实现能量辅因子NADH的快速再生和高效供给,为级联催化反应提供还原当量。在酶级联催化过程中,甲酸及甲醇对酶都有较强的抑制性,利用甲醛酶催化甲醛的缩合,可以得到中性二羟基丙酮,且反应不可逆,有效拉动了COsubgt;2/subgt;的固定。该方法指导高效二氧化碳多酶固定化系统构建,为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生物能源的合成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与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重组菌、酶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仅导致资源和能源的短缺,而且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等生产能源和化学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能够将CO2快速高选择性生物转化为能源或化学品,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天然酶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学品,体外多酶催化可以有效避免副反应的发生,过程效率高、专一性强,优势显著。例如利用分别来自永达氏梭菌、多食伯克霍尔德菌和酿酒酵母的甲酸脱氢酶、甲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作为催化剂进行级联反应,以NADH作为电子供体,用亚磷酸脱氢酶(PTDH)来再生辅助因子,将CO2转化为甲醇。与传统方法相比,酶法有选择性高,收率高,反应在常温低压下即可迅速进行,能耗小等优点。

通常认为,双金属核的插入以及一个羰基和两个氰化铁配体的结合需要hypABCDEF的协同作用。HypC与HoxH的N末端区域缔合,该复合物一直维持到[NiFe]位点插入完成(参见【(参考文献:Johannes Schiffels;Thorsten Selmer.A flexible toolboxto study protein-assisted metalloenzyme assembly in vitro.[J].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2015,Vol.112(No.11):2360-2372.)】)。为了协调铁基团,支架蛋白HypD与第二个HypC形成复合物。将两个氰化物配体传递至Fe-HypCD,需要后者与氰化的HypE相互作用。HypE的修饰涉及与HypF的相互作用,后者在ATP依赖性步骤中从氨基甲酸酯磷酸中转移出氨基甲酸酯基团,并将其转移至HypE。而镍传递到HoxH是由HypA和HypB之间的复合物介导的,需要GTP,然后将HypC从复合物上解离。HoxW通过识别掺入的镍离子和特异性结合位点,从HoxH上裂解掉24个残基,然后在HoxY接触位点旁边将[NiFe]位内化,以提供活性。

用酶转化CO2通常依赖于来自氧化还原当量的外部电子供应,最常见的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这种天然的氧化还原当量介导了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的转移,用于生物催化氧化还原转化。然而,为合成目的提供化学计量的NADH并不划算。因此辅因子的再生变得十分有意义,至今已经开发了几种辅因子再生方法,包括化学法、电化学法、光酶法。目前酶法能量辅因子如NADH的再生采用酶,速度比较慢,很难达到快速合成,这也成为制约多酶合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重组菌、酶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表达得到的氢化酶能够用于NADH的快速再生和高效供给。

本发明提供了氢化酶的表达载体组合,包括第一表达载体和第二表达载体;

所述第一表达载体以pM1作为骨架质粒,插入有hoxW基因表达盒、hoxN1基因表达盒和hypA2B2C1D1E1F2X基因表达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6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