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卤阻燃PET共混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5495.9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信春玲;郑家欣;何亚东;任峰;蒋欣怡;王丛晓;郭梦浩;赵玉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9/00;C08L27/18;C08K3/36;C08K3/22;C08K9/06;C08J9/12;C08J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许天易;王跃交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pet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PET共混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无卤阻燃PET共混发泡材料由无卤阻燃PET共混组合物经发泡制成,无卤阻燃PET共混组合物按重量计由以下原料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0‑85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5‑30份、含磷共聚酯10‑30份、扩链剂0.3‑2份、抗氧剂0.1‑0.5份、泡孔成核剂0.5‑2份、纳米填料0.5‑5份,抗滴落剂0.2‑0.5份,其中,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在3g/10min~20g/10min之间,本发明的无卤阻燃PET共混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好的力学性能和熔体强度可以满足发泡工艺需求,且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卤阻燃PET共混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PET发泡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抗疲劳性、抗压强度、剪切强度、拉伸强度等;且耐高温,环境友好可回收等,被广泛应用于风机叶片、高铁船舶、轨道交通、汽车工业、建筑保温、航空航天等领域。常规商业应用PET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偏低,分子结构呈线性,因此熔体强度和熔体黏弹性较差,使用这类商用PET难以获得高倍率的泡沫制品,此外,由于常规PET易燃的特性,极限氧指数仅21,且燃烧时极易发生滴落,容易造成二次燃烧。限制了其在汽车工业、建筑、高铁、船舶、航空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拓宽PET及其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需要同时提高PET的熔体黏弹性和阻燃性能。
目前市场上的阻燃剂主要有卤系阻燃剂和磷系阻燃剂。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稳定,阻燃效率高,但是由于燃烧产物的毒害性使得其正在被逐步限制使用。而磷系阻燃剂通过提高材料的成炭性能也拥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其在市场上的份额正在逐步增加。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3512227公开了一种高阻燃PET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有机化层状硅酸盐和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制得PET复合材料,再将PET复合材料、聚磷腈衍生物、扩链剂和缩聚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挤出机中共混得到PET复合发泡专用料,再将PET复合发泡专用料在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发泡。该制备方法为了获得更好的阻燃性能,需要自行通过PET预聚物聚合得到PET原料,过程复杂,成本高,且不易进行工业化;为了有机化层状硅酸盐在PET复合材料中呈剥离态,得到的PET复合材料特性黏度过大,大于1.7dL/g,最终获得的发泡制品的密度较大,大于0.12g/cm3。
美国专利US6444717B1公开了一种采用含溴化合物与PET共混制备阻燃PET发泡制品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采用溴含量超过50%的芳香族含溴化合物,减小了含溴化合物的添加量,从而减小阻燃剂对PET特性粘度的影响。含溴化合物包括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十溴二苯醚等卤素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不仅破坏环境,还有可能致癌,目前世界上正在逐步限制其作为阻燃剂的使用。
WIPO专利WO2017/070276A1公开了一种轻质阻燃热塑性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使用聚碳酸酯等无定形热塑性材料经发泡工艺来减轻质量,聚碳酸酯在发泡后依旧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力学性能,阻燃性能也较好,但由于分子链的刚性大,其发泡性能较差,该方法制作出的结构材料的密度最低也仅能达到0.75g/cm3。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710735A公开了一种磷系无卤阻燃PC/PET合金,该合金将PC 50%-75%,PET 5%-30%、磷系无卤阻燃剂5%-10%、相容剂2%-4%、抗滴落剂0.1%-0.5%、耐水解剂0.5%-1%、抗氧剂0.1%-0.5%、润滑剂0.5%-1%共混获得高阻燃性的PC/PET共混材料,由于PC含量超过50%,该合金PC为连续相,高温时熔体刚性大,不易获得发泡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5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地震地区的防护型公寓床
- 下一篇:一种微型变压器加工用的组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