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帽破切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44276.2 | 申请日: | 2022-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仇世邦;尹世伟;马庆朋;张新;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单县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31/00 | 分类号: | B23D31/00;B23D3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怀秋 |
| 地址: | 274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帽 破切器 | ||
本发明涉及螺帽破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螺帽破切器;包括机体,把手槽,动力槽,圆柱齿轮,电机,动力开关,滑动槽,破切结构,破切结构包括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第一破切杆与第二破切杆结构相同均为L型,对称设置,圆柱齿轮旋转带动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相对或相向移动,第一破切杆远离机体的一侧设有破切刀;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靠近机体的一端各自转动连接有一根移动杆,两个移动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铰接处铰接有切割杆,导向杆与破切结构滑动连接,导向杆中间设有导向孔,切割杆与导向孔滑动连接,导向杆的设置,可确保切割时受力更均匀,不会导致破切刀发生弯曲的现象,导向杆不会导致破切结构与切割杆发生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帽破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螺帽破切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内、外线维护作业中,螺帽长期在露天潮湿、高温或腐蚀性环境中,很容易发生锈蚀咬死。而一旦螺帽锈蚀咬死后,会给日常检修和维护作业带来麻烦,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螺帽破坏的螺帽拆除装置,便于螺帽的拆除。
且切割时会存在由于破切刀对向用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导致的由于受力支撑点不均匀,导致破切时破切刀受力发生偏移造成破切刀变形的问题,且由于螺帽均为对半切割,会由于锈蚀问题在切割后依旧难以去除的问题。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螺帽破切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螺帽破切器,本发明通过采用三个方向的切割将螺帽破切为三份,确保破切后螺帽便于取下,同时采用导向结构,确保对向破切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受力变形导致破切刀变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帽破切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一侧开设把手槽,所述机体另一侧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动力槽中设置有圆柱齿轮,所述圆柱齿轮上下端齿轮轮齿方向相反,所述圆柱齿轮下方穿过机体侧壁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把手槽远离动力槽一侧内壁设有动力开关,所述动力开关与电机间电性连接;所述动力槽远离把手槽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机体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滑动连接有破切结构,所述破切结构包括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所述第一破切杆与第二破切杆结构相同均为L型,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破切杆靠近滑动槽的一端设有与圆柱齿轮上轮齿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二破切杆靠近滑动槽的一端设有与圆柱齿轮下端轮齿啮合的齿条,圆柱齿轮旋转带动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相对或相向移动,所述第一破切杆远离机体的一侧设有破切刀;所述第一破切杆和第二破切杆靠近机体的一端各自转动连接有一根移动杆,两个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两个移动杆铰接处铰接有切割杆,所述第一破切杆及第二破切杆位于远离移动杆的一侧贯穿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破切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通过固定杆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中间设有导向孔,所述切割杆与导向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开关为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破切杆远离机体的一侧设有活动槽,所述破切刀滑动连接在活动槽中,所述破切刀端面与活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波纹气囊。
优选的,所述破切刀靠近活动槽一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活动槽内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固定杆在滑槽中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破切杆远离机体的一端分别对应两个滑槽的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打磨齿轮,所述固定杆表面设有与打磨齿轮啮合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个破切杆上靠近打磨齿轮上部倾斜设置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通过气道与波纹气囊联通。
优选的,所述吹气孔对应打磨齿轮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波纹气囊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可保证压缩后的波纹气囊复位。
优选的,所述破切刀刀刃两侧设有向外卷曲的保护弹片。
优选的,所述保护弹片为弹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单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单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4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