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设计方法及站车交互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75922.4 | 申请日: | 2022-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单杏花;朱建军;阎志远;黄伟伟;朱建生;赵楠;王妍芳;李志彬;蔡守斌;刘相坤;檀小峰;汤琪凯;余启林;易超;王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盾律师事务所 11910 | 代理人: | 李岩;李敏 |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畅行 管理 方法 设计 交互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包括:畅行码请求步骤、畅行码生成步骤、畅行码后台开启步骤、畅行码绑定开班应用步骤及畅行码服务关闭步骤;基于从铁路客管系统获取到的列车基础信息发出铁路畅行码生成请求,根据列车车底号对应的车型信息及车厢座席分布信息,自动生成多个待使用的畅行码及候补畅行码,通过铁路畅行码管理系统将对应列车车底号的铁路畅行码执行后台服务开启,并在列车开行前,扫描任意一个铁路畅行码,核验当前车次信息及整车车厢席别分布信息后,将所述列车的当前车次与所述铁路畅行码关联绑定并执行畅行码开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铁路畅行码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客运服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一种畅行码设计方法及站车交互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未完全覆盖列车座椅扶手统一铁路畅行码服务,仅13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开展且二维码和扫码服务为各自路局独立单一,从铁路服务角度,不利于客运服务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无法保障铁路扫码服务的品质和质量,从铁路旅客角度,大大增加了旅客对于畅行码扫码的操作成本,降低了铁路出行中的在途服务体验,无法发挥铁路畅行码方便快捷的特性和12306数字化服务能力。因此研究铁路畅行码在列车上使用管理方法对畅行码在形成铁路畅行码标准化管理、拓展客运服务新模式、提升旅客在途服务体验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参考意义。
当前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已经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移动支付、票务服务、扫码点餐、快递物流、库存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老百姓们普遍认可二维码方便与快捷的特点,容易接受二维码扫码服务。
但是,二维码在全部铁路全网的应用中,仍然存在无法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及统一应用的问题,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全网服务的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一种畅行码设计方法及站车交互设备,可以实现铁路畅行码的统一管理及统一部署和应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包括:
畅行码请求步骤:基于从铁路客管系统获取到的列车基础信息发出铁路畅行码生成请求,列车基础信息包括每列列车的车底号;
畅行码生成步骤:接收铁路畅行码生成请求,基于预设畅行码生成规则,根据列车车底号对应的车型信息及车厢座席分布信息,自动生成多个待使用的畅行码及候补畅行码;
畅行码开启步骤:基于预定的畅行码贴装规则,将待使用的畅行码设置于列车车厢内的座席后,将对应列车车底号的铁路畅行码执行激活开启;
畅行码开班应用步骤:列车开行前,采用站车交互设备扫描任意一个铁路畅行码,核验当前车次信息及整车车厢座席分布信息后,执行列车开班操作;
畅行码服务关闭步骤:当列车开行结束或发生异常情况时,采用站车交互设备扫描任意一个铁路畅行码,核验当前车次信息后,通过关闭功能执行畅行码服务关闭。
优选的,上述铁路铁路畅行码管理方法还包括:
畅行码补码步骤:铁路畅行码出现损坏无法识别时,选取任意候补畅行码作为补充的畅行码,重新贴装,并采用站车交互设备扫描扫描补充的畅行码,提交车底号及车厢座席信息,通过铁路客管系统审核后,完成畅行码的补码。
优选的,上述畅行码生成步骤进一步包括:
预设畅行码生成规则为:铁路畅行码为全铁路网络统一生成唯一的字符串ID,字符串ID包含字段:后台关联畅行码显示的内容、畅行码批次号、畅行码类型、路局、车底号、车厢号、席位号、席位类型及有效期。
优选的,上述畅行码绑定开班应用步骤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铁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5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