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硬式内窥镜的介入针和硬式内窥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35925.5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友;王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可映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18 | 分类号: | A61B1/018;A61B1/07;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冯雯 |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硬式 内窥镜 介入 | ||
本公开涉及用于硬式内窥镜的介入针和硬式内窥镜。一种用于硬式内窥镜的介入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被配置为能经皮介入活体,其中,所述针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所述针体内部提供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关于所述针体的中心轴线偏心地布置在所述针体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硬式内窥镜的介入针和硬式内窥镜。
背景技术
硬式内窥镜是一种不可弯曲的内窥镜,其主要通过外科切口进入活体的体腔内,可用于微创外科手术中的术中成像。在医生利用现有的硬式内窥镜观察病患体内的目标部位(例如肿瘤之类的病变部位)前,需要向病患体内充入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以形成人工气腔(例如,胸腔检查时的气胸、腹腔检查时的气腹等)从而拓展手术空间。但是,医生只能观察到目标部位的表面特征,而无法观察目标部位的深层次的结构。此外,当医生利用硬式内窥镜携带介入针或其组件(诸如但不限于经皮穿刺针套件)等介入器械进入病患体内以对目标部位进行诸如穿刺之类的介入诊疗操作时,介入针的操作自由度可能受到介入针与硬式内窥镜之间的附接的限制,并且介入针的实际进针位置与硬式内窥镜的观察视野也可能存在一定偏离,而介入针通常进入到病患体内较深的位置,因此操作介入针的医生往往无法直接看见介入针所在位置的情形,更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病患体内瞬息万变的状况,导致难以即时做出可靠的判断与决策,进而无法高效地进行介入手术期间的诊断与治疗。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硬式内窥镜的介入针,其中,所述介入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被配置为能经皮介入活体,其中,所述针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所述针体内部提供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关于所述针体的中心轴线偏心地布置在所述针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介入针的横截面中,所述工作通道的外周面与所述针体的外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不超过0.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介入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布置在所述针体中并且沿所述针体的中心轴线纵向地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的前光纤端面位于所述针体的前端面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被配置为朝向所述活体内的目标部位发射成像探测光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部位的成像响应光,以便基于所述成像响应光对所述目标部位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中的每个成像光纤束可以被配置为单独地朝向所述活体内的目标部位发射成像探测光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部位的成像响应光,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中的每个成像光纤束在其前光纤端面处附接有与该成像光纤束尺寸相当的物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可以包括关于所述针体的所述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在所述针体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成像光纤束,以便基于所述成像响应光的信号强度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成像光纤束当中的分布情况确定所述针体的进针方向相对于所述目标部位的中心方向的偏离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朝向所述活体内的目标部位发射成像探测光的第一组成像光纤束以及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目标部位的成像响应光的第二组成像光纤束,所述第一组成像光纤束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像光纤束与所述第二组成像光纤束中的相应一个或多个成像光纤束相邻地定位,并且所述第二组成像光纤束中的每个成像光纤束在其前光纤端面处附接有与该成像光纤束尺寸相当的物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介入针的横截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像光纤束中的每个成像光纤束的外周面可以与所述工作通道的外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超过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可映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可映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5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入诊疗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球形银粉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