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弯曲敷设的阻燃耐火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70952.9 | 申请日: | 202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焱鑫;隋明辉;任帅;沙菁;周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3/10;H01B3/12;H01B7/00;H01B7/02;H01B7/18;H01B7/295;H01B13/00;H01B13/02;H01B13/14;H01B13/22;H01B13/24;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宋秀兰 |
| 地址: | 21118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弯曲 敷设 阻燃 耐火 通信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弯曲敷设的阻燃耐火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缆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由多根屏蔽双绞线绞合的缆心、绕包层A、内衬层和外护套;
所述屏蔽双绞线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由导线对绞后的线芯、拖包层和聚酯带绕包层;
所述导线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由多根热镀锡铜丝束绞后的导体、煅烧白云母层和阻燃绝缘层;
所述拖包层由内到外包含有聚酯带拖包层、泄露线和铜塑带拖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层A由内到外包含有聚酯带绕包层1、泄露线、铜塑带绕包层和聚酯带绕包层2;所述煅烧白云母层为在导体外绕包两层煅烧白云母带,所述煅烧白云母带均一面是云母面,一面是聚脂薄膜,绕包时云母面朝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塑带绕包层在绕包时铜面向内;所述绕包层A和拖包层中的泄露线通过压型机被压成波浪形,所述压型机为垂直上下两个可转动的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绝缘层的绝缘材料包括三元乙丙橡胶90-110份,费托蜡10-15份、补强材料20-50份,阻燃剂10-20份、硫磺1-3份、TAIC1.5-3份、DCP 2-3份和化学助剂3-8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材料选自纳米陶土、煅烧陶土、石英粉、环糊精改性的二氧化硅颗粒和长石粉中的至少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选自由质量比为1:3.5-6的季戊四醇和硬脂酸镁混合复配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助剂选自苯基二硫丙烷磺酸钠、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3-二甲基-2-苯基-2,3-二氢-1H-苯并咪唑中的至少两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绝缘层的混炼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乙丙橡胶,50-75%补强材料混炼;
(2)加入费托蜡和化学助剂,混炼;
(3)加入剩余补强材料和阻燃剂混炼;
(4)最后将TAIC、DCP和硫磺加入,混炼后排胶,开炼机冷却后滤胶,冷却收片后放置8小时以上返炼出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1)-(3)所述的混炼的温度为60-75℃,混炼的转速为60-65rpm,步骤(4)所述混炼的温度为85-95℃,混炼的转速为35-40rpm。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电缆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导线制备:将镀锡铜丝加热熔胶绞合,绕包双层煅烧白云母;将绝缘材料挤包在煅烧白云母外;
(2)线芯制备:将两支导线对绞,对绞后先拖包一层聚酯带、直拖一根泄露线,再拖包一层铜塑带,绕包一层聚酯带;
(3)缆心制备:将多组线芯绞合,然后绕包一层聚酯带、直拖一根泄漏线,再绕包铜塑带,铜塑带的铜面向内,最后绕包一层聚酯带;
(4)挤包内衬层:采用黑色低烟无卤材料挤包缆心再绕包一层聚酯带;
(5)铠装:采用镀锡圆铜丝编织铠装,编织层外涂粘合胶并左右绕包两层聚酯带;
(6)外护套:采用橡胶护套料SHF2套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南大学;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09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田间秸秆粉碎制粒一体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