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装夹具套装以及工件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5670.9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2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岳建乐;张临平;宗海宇;张小宝;刘志冠;牛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装 夹具 套装 以及 工件 加工 方法 | ||
一种工装夹具套装及工件加工方法,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和加工,工件具有圆柱端与薄壁端,薄壁端具有内表面与外表面,包括第一夹具,第一夹具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具有连接端与固定端,连接端呈圆柱形,用于与车床固定连接,固定端与薄壁端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一固定螺栓,固定端与薄壁端的内表面贴合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由上,可以通过第一主体部的固定端与工件的薄壁端的内表面贴合后,使用第一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提高薄壁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加工圆柱端时对薄壁端的损害,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征是指一种工装夹具套装以及工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对于具有薄壁结构的工件来说,由于其尺寸精度的要求高,形位公差严格,因此在对具有薄壁结构的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对工件的薄壁结构之外的部分进行加工,需要利用薄壁结构进行固定时,不易实现对工件的固定,或者在对工件进行固定时容易损坏薄壁结构。在对薄壁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工件受切削力及应力改变易产生变形。另外,在对薄壁结构进行加工时,薄壁结构易与刀具产生共振,引起加工失稳,导致工件精度超差,同时严重影响加工效率。薄壁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加工过程需要进行多次装夹,以对薄壁结构的多个表面进行加工。由此,由每次装夹精度偏差所带来的累积误差,导致工件形位精度超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工装夹具套装以及工件加工方法,可以在对具有薄壁结构的工件进行加工时,对工件进行固定,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对薄壁结构的损伤,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工装夹具套装,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所述工件具有圆柱端与薄壁端,所述薄壁端具有内表面与外表面,包括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连接端与固定端,所述连接端呈圆柱形,用于与车床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薄壁端的所述内表面相适配;第一固定螺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薄壁端的内表面贴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由上,可以通过第一主体部的固定端与工件的薄壁端的内表面贴合后,使用第一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提高薄壁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加工圆柱端时对薄壁端的损害,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具有安装孔与固定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圆柱端相适配,所述圆柱端可以插入到安装孔中,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设置,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由所述固定孔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抵接固定所述圆柱端。
由上,可以通过将圆柱端插入到安装孔中,然后由第二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将工件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上,进而可以方便地对薄壁端进行加工。
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还具有稳定槽,所述稳定槽呈开槽状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内表面上,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设置,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稳定槽的底部相连通,从而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稳定块,所述稳定块与所述稳定槽相适配,所述稳定块朝向所述安装孔轴心一侧表面与所述圆柱端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稳定块相抵接,推动所述稳定块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移动。
由上,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螺栓推动稳定块沿安装孔的径向移动,从而可以驱动稳定块与圆柱端抵接,从而可以使第二固定螺栓对圆柱端的固定更加稳定、牢固。
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三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包括: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三主体部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呈通槽状,与加工后的所述薄壁端的所述外表面相适配;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薄壁端的所述内表面中,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相对应的部分相适配;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三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5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